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合作实践

时间:2022-10-12 12:27:48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合作实践

从合作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看出,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通过教材或者做物理实验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从而控制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启发、设疑、解答、实验演示中不断地进行“调控”,使课堂达到“共鸣”。

物理是一门研究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规律的自然科学。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物理很难学,而让学生感觉物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在合作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难点”、“疑点”、“易错点”的把握上。“难点”、“疑点”、“易错点”的内容必须讲详细点,讲深入点,讲透彻点,而且要重点练。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扮演着“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目前的知识状况以及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寻找一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尽可能地让大多数的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这就是合作教学的“调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六方面去实现合作教学的“调控”。

1 想学生所愿

由于目前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与父母生活在一个比较宽松、和谐、合作的环境中,所以他们也希望教师能够与他们和谐、合作地相处。但是由于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一时很难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很多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素质差、不想学习、学习成绩差等等,采取了强制性方法逼学生学习,其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不但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所以在追求教学效果的时候,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2 想学生所想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追求教学效果的时候,我考虑的是如何使教学的思维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适应。为了使思维活动更加高效,我比较关注学生思维活动中的难点和易错的地方。

比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对物理规律和方法有一些感悟,但一时又很难总结出来,做起题来感觉无从下手,这是老师只要适当地点拨,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刚学知识点阶段,我挑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进行详细地分析,到了复习阶段,我将平时讲的例题稍作一些改变,让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也让学生从中掌握同一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

3 想学生所难

我曾经问过学生:你认为物理课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可知,重点讲解学生不懂的内容是学生所希望的教学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多想、多讲学生感觉难的题目。比如,我曾经问过一个问题:“手握瓶越紧,手对瓶的摩擦力就越大,这句话对吗?”很多学生都认为这句话是对的。这时我就问他们:“请问瓶受到多少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两个力。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另一个力是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我接着问:“如果手握瓶越紧,手对瓶的摩擦力就越大是正确的,但当摩擦力大于重力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瓶会向上运动。”我又接着问:“那就是手握得越紧,瓶会向上运动,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这种现象呢?”学生回答:“没有。”我接着问:“那么摩擦力应该是多少呢?”学生回答说:“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我最后问:“那这句话是正确的吗?那怎样说才是正确?”学生回答:“手握得越紧,手对瓶的最大静摩擦力越大,而摩擦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通过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的难点就被化解了。

4 想学生所错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形成了一些前科学概念,知识迁移中的负迁移,思维定势等原因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些错误。这时,我故意“上当”让学生加以纠正。由于错误先入为主,学生的错误并不是一次就能一劳永逸。有的老师会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了,怎么还会错?”从考试中发现,对某个错误,教师纠正一次,大概有十多个学生下次不会再出错了,可另外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出错。所以错误的纠正必须经过多次反复。

比如: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看到前面有一障碍物,立即以加速度大小为5m/s2进行刹车,问3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有的学生说是10m,有的学生说是7.5m,我叫了回答是10m的同学进行说明。学生回答:“先求出速度达到为0时所需要用的时间是2s,即2s末的速度是0,所以3s末的速度也是0,然后代入公式S=■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是10m。听到这答案,其他同学恍然大悟。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了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5 想学生所乐

在一节课里如果教师死板地教,尽管学生不吵闹,效果也不会好,因为学生不可能在没有生气的课堂中保持45分钟的注意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上课过程中巧设悬念,举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或者做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乐”。因为只有让学生感到“乐”,学生才会在课堂中不受压抑,积极地发散思维,并且“乐此不疲”。比如在讲惯性问题时,举了一个例子:在公交车上,你向上跳,会回到哪里?在地面上,因为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你不停地往上跳,可不可以从中国跳到了美国?学生对这些问题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不仅提高了利用惯性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碰见的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问题而高兴。

6 想学生所能及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所能及的问题,让大多数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激发起他们的信心和兴趣,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常常因为在课堂中出色的表现而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们产生了很强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上一篇:从高考出发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下一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