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景区改造规划意见

时间:2022-10-12 12:21:44

旅游局景区改造规划意见

一、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景分析

1.旅游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十五”以来,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档次不断提高,*景区相继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旅游产业体系和规模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壮大,初步构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5.3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旅游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期间,完成了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普查,并组织国内众多专家,对全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进行考察、评估、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提升*、保护廿八都、突破*关、开发*山”的建设开发思路。“十五”期间相继建成了*关景区、*山景区,进一步扩展了*景区规模,启动了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使我市逐步成为三省边际休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3.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按照“发展一批,扶持一批”的思路,使我市旅游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提升,星级宾馆由原有的2家发展到8家,其中1家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国内旅行社从原有的1家发展到8家。

4.旅游区位优势日渐突显。*位于浙*部的边界地区,与**两省接壤,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陆路有杭金衢高速公路、2*国道、46省道及正在建设的黄衢南高速公路,铁路有浙赣复线,航空距*机场40公里。同时,*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2*国道的改造,以及黄衢南高速公路江郎、峡口、廿八都等互通口的设置,较好地改善了旅游外部交通环境。我市已初步具备了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此外,*与*、*等周边著名景点均已形成4小时旅游交通圈,沟通东南地区多条跨省黄金旅游热线上的旅游城市地位日益突现。

5.旅游目标市场不断拓展。坚持“立足周边,瞄准沪杭,拓展华东,面向全国”的旅游市场定位,积极抓住两个重要的“三角”市场:即以*为核心的*市场和以三省边际城市为突破口的金三角市场。确立了“巩固周边市场、拓展目标市场、挖掘潜在市场、挤抢机会市场”的营销策略,围绕“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宣传,使旅游目标市场得到不断拓展。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主题鲜明、有较强竞争力、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不论是旅游营销还是城市营销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对外品牌形象,视觉形象较为散乱,造成客源市场对*城市及旅游产品的识别比较凌乱,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相对滞后。首先,交通条件仍是制约现阶段*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黄衢南高速公路尚未建成,与主要目标市场的线路偏长,市域内旅游交通便捷通畅度低。其次,缺乏一定档次的旅游产品和娱乐场所,缺少接待大型会议及团队的会务场所,且餐饮娱乐等软件服务缺少特色,难以满足都市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

3.合力兴旅的社会政策环境有待强化。社会对发展旅游缺乏整体的理解与有力的支持,观念相对滞后,尚未真正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合力兴旅的社会大环境有待进一步形成。尽管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政府主导投入和政策性扶持还相对不足,缺乏有活力的投融资机制,投资渠道不宽、资金来源数量少。

(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从国际、国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为发展旅游确立了产业目标,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要素资源的趋紧,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随着“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提出,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尤其是20*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构建“三带十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我市区域环境来看,“十一五”期间在建的黄衢南高速公路将把周围200公里范围内的安徽*,*景德镇、婺源、*、龙虎山,**和浙*湖、千岛湖、双龙洞、诸葛村等著名旅游景点连接起来,构筑一个跨越四省的“四小时旅游圈”。可以预见,*的区域旅游联合发展、跨越式发展,必将因交通瓶颈的打开和立体交通网络的日渐发达而如虎添翼,使*成为浙闽赣三省边际旅游休闲集散中心的目标得以实现,特别是20*年*“世界休闲博览会”、20*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三大盛会的召开更将为*旅游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二、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和跻身全国两百强,在我省欠发达地区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整合我市资源优势和边界区位优势,打响“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构建“一中心五景区”空间格局,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行业管理与人才培养,进一步壮大旅游经济,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闽赣三省边际旅游休闲集散中心。

(二)发展目标

1.旅游经济更具实力。2010年,全市实现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20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旅游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争取20*年前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初步形成三省边际旅游休闲集散中心。

2.产品特色更加鲜明。围绕“奇、古、秀”特色,建成3个AAAA级旅游区,其中*AAAA级旅游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完成廿八都古镇开发项目、清漾历史文化村建设项目,培育3个较成熟的工农业观光基地。

3.旅游产业更加丰富。完善和丰富旅游产业链,使“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和谐发展、互相促进,全市进入全省百强旅行社要达到1家,国际旅行社1家,星级饭店、绿色饭店达到15家以上。

4.旅游管理更为规范。积极引进和培养中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旅游管理水平。到2010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中高级旅游管理和经营人员在旅游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达到30%。

(三)发展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塑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新形象。

2.政府主导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带动作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切实加强部门配合,确保基础建设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宣传促销的引导性投入。

3.区域联合原则。按照“跳出*发展*”的理念,把我市旅游业纳入大区域旅游之中,着重与周边旅游景点加强区域联合,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塑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发挥整体优势,实现特色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4.特色推进原则。突出“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深化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加强与特色商贸、特色城镇、特色农业相结合,着力提升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建立以“*”为核心的旅游品牌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旅游品牌价值。

三、构建“一中心五景区”旅游空间格局

根据*旅游市场条件和资源特征,充分利用省际度假通道和旅游线结合点的有利区位,在“十一五”时期构建“一中心五景区”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即加快市区旅游接待服务主中心和峡口副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廿八都—*山旅游风景区、*岭—戴笠秘宅旅游风景区、峡里湖旅游风景区、太阳山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和完善。

(一)市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以*城区为依托,发挥全市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功能,为来江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及近邻游等旅游配套服务。重点是保护性开发一江两带四公园,着力打造以双塔公园为中心的AAAA级须江旅游区,完善城区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在加快建设市区旅游接待主中心的同时,还要积极整合市域南部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打造以峡口为中心的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

(二)*—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的核心景区,是*旅游对外宣传的名片。*景区范围包括新建的须女湖生态旅游区和核心的*景群等,以奇特的三爿石、伟人峰、一线天为主要特征,面积为11.8平方公里。景区功能主要为江郎奇峰游览观光。

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游览区为江南毛氏祖居地,历史上曾出过8个尚书、80多个进士。2002年国家档案局确定了首批48件国家珍贵遗产档案,*《清漾毛氏祖谱》位列其中。经考证,湖南韶山毛氏乃清漾毛氏的后裔,当代伟人系清漾毛氏的第56代嫡孙。游览区内旅游资源独特,文化积淀深厚,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游览区范围包括省级历史文化村清漾和仙居寺、石大门、剑瀑等。游览区功能主要为历史文化的学习考察及游览。

(三)廿八都—*山旅游风景区

廿八都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历史文化资源保存最完好的景区,以廿八都古镇街道建筑、独特的民俗文化为主要特征。景区范围包括廿八都古镇,面积为1.98平方公里。该景区功能主要为历史古镇寻踪、景观观赏、边际风情展览。

*山景区是有别于三爿石丹霞地貌的火山岩自然原始洞穴景区,以大片自然崩塌火山岩形成的堆石洞穴为主要特征。景区范围包括浙江以及*各自所属的山体,面积为14.4平方公里。该景区功能主要为奇山怪洞攀登和探险游。

(四)*岭—戴笠秘宅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重要的文化旅游线,突出沧桑古道的寻古体验,以古道雄关和戴笠秘宅为主要特征。景区范围包括*关、*岭(古道及森林公园)、鼓溪和戴笠秘宅等,面积为10.76平方公里。该景区功能主要为历史文化学习、观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生态休闲旅游。

(五)峡里湖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主要的水上观光、峡里风感受景区,以峡里风和水上游为主要特征。景区范围包括峡口镇的峡里村、峡里湖水库、三卿口古瓷村等,面积为12.39平方公里。该景区功能主要为峡里湖水库水上游览、体验自然奇观——峡里风、三卿口古瓷村参观游览。

(六)太阳山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主要由太阳山、琚源寺、周氏大宗祠、黄氏大宗祠及张村古村落等景点组成。张村古村落宜和石门、*、大陈等地的古村落联动开发,纳入古村落旅游线路,主要功能为佛教文化旅游、古村落文化游等。

在打造“一中心五景区”全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同时,努力建设好月亮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培育一批工农业旅游观光基地,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作的旅游产业布局。

四、“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要按照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原则和空间格局,努力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体系完善、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环境优化上下功夫。

(一)精心打造旅游产品,致力提升旅游品位

突出“景点、线路、商品、节会”四大产品,并从产品特点出发,走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1.致力打造精品景点。旅游资源和产品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旅游产品开发要按照《*市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2015)规划纲要》的要求,把重点放在提高档次上,着力培育旅游精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观光型产品,丰富传统观光型旅游的内涵,充分发挥我市在生态、文化观光旅游产品方面的优势,积极塑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我市旅游产品从单纯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三者结合的旅游产品过渡。要集中力量构建以*为龙头的浙西生态旅游区,充分挖掘*古道的文化内涵,打造徒步游黄金旅游线,建设廿八都古镇文化旅游区、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游览区、和睦彩陶手工作坊等重点与特色旅游区,将以“千年古道,锦绣*”为亮点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打造成国内外具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旅游精品。同时,建成*须女湖生态旅游区等一批度假、休闲项目。

2.致力打造黄金线路。切实加强对旅游产品的线路规划和网络组织,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旅游产品有点无线的问题,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精心策划组织一些特色旅游:健身攀登游、戴笠秘宅游、*古道游、毛氏祖源游、地质科考游、生态观光游,并策划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以创形象、聚人气、扬名声。要推出较为成熟的“锦绣*二日游”产品,并将此线路融入*——*——*(*)(*)的华东旅游网络。

3.致力打造特色商品。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既是发展旅游业的内容,又是把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联系起来,实现各产业互为促进的重要环节。这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最薄弱方面,也是潜力最大的方面。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促进旅游购物,是我市发展旅游业必须大力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加强旅游商品开发。要以《*市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2015)规划纲要》和《*市旅游标准化规划(20*-2010)》为依据,充分发掘以蜂产品、西砚等为代表的*地方特产优势,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在强调纪念性、工艺性、携带方便等特点的同时,要不断拓展旅游商品开发领域,推动更多的消费品,包括生活的、体育的、文化的、科技的消费品,进入旅游商品消费品行列。在体制上既要强调自主开发,又要鼓励合作开发。

加强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促销。旅游商品的生产关键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要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推动旅游商品的规模化生产。要积极引进竞争,引导社会各种类型的商业企业参与旅游商品销售,有条件的工业企业也可以直接参与销售。提倡工贸结合、农贸结合,共同开发旅游商品销售市场。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我市的旅游商品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科学规划旅游商品销售网点设置,争取到2010年,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

4.致力打造品牌节会。利用节庆、会展活动平台,拓展旅游商品销售渠道。会展经济是一种蕴涵无限商机的新型经济,择机策划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节”,同时积极参与中国蜜蜂文化节、中国木材交易会等节庆、会展平台,扩大*旅游商品的展示与销售空间,同时还要在各种会展活动中举办各种形式的特色旅游商品展销活动,提升旅游商品的销售层次。

(二)加快完善旅游体系,增强旅游承载能力

发展旅游业必须花大力气,要适度超前建设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条件改善上。

1.完善交通网络。依托交通主干道,加快黄衢南高速公路*段建设,进一步优化市域交通网络,构筑我市旅游绿色通道,在华东各主要城市间建立方便快捷的交通纽带,开通主要目标市场至我市景区的定期散客班车。启动建设石门段花峡线外移工程、余家坞—灵岗口—下周村入口—清漾道路硬化,46省道外移、48省道改建工程,建设*市物流中心,石门、峡口客货运中心,江郎客货运站及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水陆客货运站等。

2.改善住宿条件。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加强旅游饭店结构调整。对现有宾馆、饭店进行适时更新、改造,提高中低档饭店的比重,使高中低档饭店的比例控制在1:4:5左右,在峡口、廿八都、保安等旅游住宿条件严重不足的乡镇,要适当建设一些宾馆、饭店,逐步改善当地的旅游接待条件。同时,一方面加快星评步伐,加速饭店星级化进程,引导饭店向度假、观光、连锁等多种类型酒店发展,支持优质的酒店管理公司参与我市旅游饭店的经营,鼓励酒店经营模式创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家旅社。

3.提升餐饮服务。深入发掘餐饮文化,特别是在石门、保安、峡口、廿八都等地要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文化,鼓励旅游餐馆开展连锁经营。依靠社会力量,提供适合各类旅游者消费层次的餐饮服务。规划在峡口打造美食街、在清漾开毛家饭店,严格加强对餐饮价格、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逐步推行旅游餐馆定点管理制度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加强引导,提高质量。

4.丰富娱乐业。按照“因地制宜,寓教于乐,形式多样,把握方向”的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结合地方戏剧、民俗文化和当地资源特点,编排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娱乐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加文化旅游亮点。

5.发展旅游购物。推动全市旅游购物点的集聚发展,形成以市区及峡口为核心的旅游购物中心。制定出台发展旅游购物的优惠政策,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我市旅游购物点的建设,鼓励各类旅游购物点采取连锁经营、规模化经营等模式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降低企业成本。

(三)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影响

旅游作为开放型产业,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市场和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旅游产业要素的运转。因此,加强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塑造*旅游总体形象,使“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深入人心,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1.打响主题口号。要精心策划,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进行主题口号宣传,打响“千年古道,锦绣*”主题口号。要从单一旅游产品营销转变到城市营销上来,注重突显*主题口号。首先,要全面启用CIS形象识别系统,确立*在目标市场的主题定位并使之更鲜明,更有吸引力、竞争力。其次,要在主要目标市场举办主题活动,叫响*主题口号。再次,要在景区、宾馆饭店、城市主要节点、广场的标识标牌以及各类营销资料中都有体现*主题口号和形象标识的相关内容出现。要在央视、人民日报等强势媒体上高强度、多角度展现*主题口号的有关内容。

2.确定目标市场。目前,*旅游客源市场分三级:一级市场包括上海,浙江省内*、金华、宁波、台州等地,以及*浦城、*广丰等边界旅游者;二级市场包括*地区的安徽、江苏等邻近省份旅游者;三级市场包括国内中西部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游客,特别是来江的专项旅游者。游客的类型由观光型为主,转向休闲、度假、观光相结合,外地游客比重加大,特别是自助游客、自驾车游客明显增加。随着“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完善、促销力度的加大和*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客源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合并,市场占有率必将大大增加。预计2010年上海游客将达15万人次,*与上海相当,也可达到15万人次,浙江省内其他地区40万人次,邻近省份15万人次,专项旅游者15万人次,2010年基本可实现5年翻番的规划目标。

3.强化市场营销。*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目前制约*旅游市场拓展的主要因素有:区域联合产品开发滞后,宣传促销力度不足,旅游企业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这三大因素要通过以下策略得到有效解决。20*~20*年是市场发展阶段,20*~2010年是市场成熟阶段。据分析,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市场,采取以下市场营销策略:20*~20*年,坚持巩固短线旅游产品,主推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的产品策略;采取以竞争导向定价法为主导的价格策略,研究目标市场竞争产品价格,以更优惠价销售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实施以裁宽取短策略主导的销售策略,开通周末散客班车,直销大客户和中小型经销商,运用以人员推销、形象广告、专题活动为主,公共关系、大规模节庆活动为辅的促销策略。20*~2010年,坚持更新专项旅游产品,主推长线旅游精品的产品策略;采取以声望定价法为主导的价格策略,利用其品牌和知名度树立“价高质优”形象;继续实施以直销为主的销售策略,设立目标市场办事处,地接由旅行社经销。

4.完善旅游信息咨询系统。在发展邮电通讯业的基础上,加快与旅游区直接相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依托浙江旅游信息中心,建立面向旅游者,可以与各宾馆、饭店、旅行社、机场、车站直接进行信息沟通的电子咨询传输网络,实现网上促销、网上统计、网上分析,在重点景区和旅游宾馆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向旅游者提供各类旅游咨询业务和有关资料。

(四)努力优化旅游环境,推进旅游健康发展

1.积极培养人才。高度重视旅游队伍的培育、建设,尽快改变旅游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十一五”期间,重点培养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人员、旅游策划营销人员和优秀导游。要制定并实施与我市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人才战略,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教育、引进力度。要制定培育和使用旅游人才的有关制度与政策,构建旅游人才创业平台。采取“分年配置”的方式,加强旅游培训机构和旅游职业教育学校的建设,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创造条件。要制订旅游系统的全员培训和上岗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思想文化素质和创新水平。

2.完善发展政策。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改善、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旅游业要紧紧抓住“创优”的机遇,加快资源开发,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等硬件和旅游精神文明建设等软件建设,依托城市建设,在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加快制定旅游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3.坚持依法治旅。不断完善旅游法规建设和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立足*实际,制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推进景区管理有法可依。编制《*市旅游标准化规划》,深入贯彻《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以及《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依法管理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和旅游市场,严厉打击各类强行拉客、违规提价、兜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制定《*市旅游重特大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认真搞好旅游安全工作,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主要景区和宾馆、饭店要建立安全监测系统,逐步建立起旅游救助系统。

4.加强环境保护。景区的开发建设引入环评机制,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坚持环境保护与旅游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切实保护自然和人文景观。严格按规划要求在景点设置公共卫生设施和环保设施,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制度,认真及时处理各类废水、垃圾等污染物。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和卫生宣传。逐步使旅游区特别是重点景区成为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示范区。

五、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要深化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加以培育;认真做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要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扶持。要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组织协调,理顺旅游管理和资源开发体制,充分调动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扶持和参与发展旅游业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发展旅游的氛围。

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形成同行自我约束的行业体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推进业内自律和业内制裁,推动行业内的信用建设,以适应国内国际大环境,迎接旅游竞争。

(二)增加投入,多元投资。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原则,政府逐年增加财政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对重点旅游项目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特别是民营经济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支持鼓励优势企业通过申请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和海外资金投资旅游项目。

(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旅游市场体系,探索旅游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推动旅游资源经营权的转让开发,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培育大型旅游集团企业。积极引导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通过产权改造、机制更新等形式,推进旅游企业投资主体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上一篇:经贸局生态经济发展汇报 下一篇:经贸局加强商贸流通管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