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演员的“潘多拉盒子”

时间:2022-10-12 12:04:36

舞蹈演员的“潘多拉盒子”

美国芝加哥登堡大学戏剧学院的贝拉・伊特金博士偏爱于使用“演员的潘多拉盒子(actor’s Pandora’s Box)”这个名词比喻为储藏了人生各种感知经历的魔盒。贝拉・伊特金博士是如此解释“演员的潘多拉盒子”的:对于我们曾学习过、观察过、幻想过、假设过、梦想过、感觉过、祈盼过以及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在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储蓄所,我将它称为演员们的潘多拉盒子(【美】贝拉・依特金著,潘桦译,《表演学》[M]第13页,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版。)。他认为:一个演员可以开发和利用“潘多拉盒子”里的资源,从而开拓其天赋才能,并使这种能力成为演员技巧的一部分,让演员们开启记忆宝库中各个不同的区间,使这些感知得以自由驰骋。这个名词可能已在不知不觉中利用了希腊神话中的危险性,但是潘多拉盒子在释放给每一位演员正面和负面的力量时对演员感知技能的学习与能力的开发有着独具“魔力”的作为。本人认为,对于舞蹈演员的训练也可借用贝拉・伊特金博士的“潘多拉盒子”这一概念以对舞蹈演员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与开发。本文中所指的“舞蹈演员”包括目前已在剧团工作的舞蹈演员和将会成为剧团舞蹈演员的专业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学员。

一、何为舞蹈演员的“潘多拉盒子”?

感知能力是舞蹈演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舞蹈演员的训练要特别重视其感知能力的训练与开发。每个舞蹈演员要学会将深藏于自己内心深处某个特殊区间的记忆释放出来,例如痛苦、恐惧、挫折等经验,甚至是带有某种创伤的经验与感受等等,这个储藏了舞蹈演员生活感知经验的盒子便是舞蹈演员的“潘多拉盒子”。同时每个舞蹈演员都必须依靠自己对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主动而积极的观察,以继续充实这个“潘多拉盒子”。

二、为何要开发舞蹈演员的“潘多拉盒子”?“潘多拉盒子”有何魔力?

我们常常轻视、忽视、漠视了表演对于舞蹈的重要性,于是造成了目前舞蹈表演的一些窘境:“指导性丰富、指示性匮乏。语汇上多元,形象上单一”。舞蹈是一门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舞蹈表演的训练应该区别于动作的训练,对于表演进行专业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仅靠演员在舞蹈排练与演出中去摸索,任其自然成长,那么探索的道路将是漫长的。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局面:许多舞蹈演员当身体技巧年龄处于黄金时代时,表演却还没开窍,而当他们经过长期的工作锻炼,对表演有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甚至掌握了某些表演技艺的时候,其舞蹈的艺术生命已快到了极限。由此可见,对舞蹈演员进行专项的表演训练是有很大价值和研究空间的,而对舞蹈演员进行感知能力的开发与训练是表演训练的基础,是重要的训练元素之一。于是,我们可借“潘多拉盒子”这样一个形象的词语来概括舞蹈演员对所有生活感知经验的积累。开发与训练舞蹈演员的感知能力应该是舞蹈演员进行表演专项训练的第一步。

储藏了丰富生活感和经验的“潘多拉盒子”是极具魔力的。纵观诸多舞蹈作品,我们发现,舞蹈语言缺乏“生活”的现象大量存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创作者与表演者缺乏对“生活”真切的感知,即缺乏对各种感知经验的体悟与对其舞蹈化的表达。面对这种窘境,潘多拉盒子便可大展其魔力,让创作者与表演者打开魔盒,体验其所需要的各种感知经验,并通过想象、思考、训练与创造将作品所需要的情绪与形象用舞蹈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潘多拉盒子”的开发有利于舞蹈演员深入开掘作品人物内心,塑造作品人物性格,从而减少演员对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舞蹈动作表面的现象。

三、怎样开发舞蹈演员的“潘多拉盒子”?

1、让舞蹈演员学会如何收放自如地开启和关闭“潘多拉盒子”记忆中的各个区间。

“潘多拉盒子”中涵盖了舞蹈演员的各种生活记忆与经验感受,舞蹈演员应该学会对“潘多拉盒子”中不同区间的内容加以确认,以让他们以想象的方式来利用这些记忆。当舞蹈演员开始学会自觉地选择和开启自己经验之库中的必要区间,用以配合舞蹈作品情绪和剧情需要的时候,他们也就开始踏上开发表演技巧之路了。

2、对舞蹈演员进行感知经验和体验技巧的单项元素训练。

对舞蹈演员进行该项训练时可借鉴戏剧表演元素训练中的一些思路与方法,如可以进行这样一些体验技巧与单项感觉元素的训练:伤痛感、饥饿感、幸福感、黑夜感、悠闲感、炎热感、寒冷感、照镜感、悲痛欲绝感、热烈欢、大病初愈感、初为人母感、庄严肃穆感、天旋地转感、昏厥苏醒感、光线刺眼感、喜获成功感等等。与戏剧表演的单项元素训练所不同的是,对舞蹈演员的训练除了能让他们回忆、体验和想象各种感觉元素之外,重要的是能用舞蹈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了对舞蹈演员感觉元素的单项训练,才能让他们在舞蹈作品的表演时,更快、更好地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感情体验和创造角色。

3、发挥音乐的作用,采用舞蹈、音乐、表演三者紧密结合的“即兴”训练方法对舞蹈演员进行感知能力的开发与训练。

在对舞蹈演员的表演训练中,除了学习戏剧表演训练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外,更主要是根据舞蹈艺术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采用舞蹈、音乐、表演三者紧密结合的“即兴”训练方法来对舞蹈演员进行感知能力的开发和训练。

即兴,意味着对人在社会文明或艺术规范、训练下的身体固定形态的解构,意味着传统纯理性与客观状态下编排的作品受到颠覆。在艺术创作中创作与表演者摒弃惯用的模仿与循规蹈矩,以即兴的运动寻求动作的原生意义,与此同时,开发着表演者个人身体的种种潜质(刘青弋著,《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第75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在感知经验与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对舞蹈演员进行即兴表演的训练,能够遵循其身体动作的本能创作与表演,能够突破艺术传统的某些束缚与局限,舞蹈演员的感知能力也能够在其中得到很好的开发与训练。

4、教师应该学会用“拆零与组装”的思维方式和系统方法对舞蹈演员进行感知能力的开发与训练。

对于舞蹈演员感知能力的开发属于舞蹈表演教学的范畴,是舞蹈表演教学最基础的训练内容之一。舞蹈表演教学是一门科学,不是单凭教师一般的舞台经验就能传授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学,具备“拆零与组装”的思维方式和系统方法。在教学和训练中既不能把表演技艺神秘化,也不能不顾教育学的原则、规律,教师必须懂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必须能够围绕教学内核用“拆零与组装”的方法以及元素训练和复合型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演员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

5、在感知能力的开发与训练中,舞蹈演员的感知经验必须与动作语言的表达紧密融合在一起,不能让舞蹈语言的表达停留于动作的“花式”,不能让动作词汇表达悬浮于真识的生活感知。

训练舞蹈演员感知能力的目的之一便是让演员的动作语言表达能够与真实性的生活感知更贴切,能够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与之产生共鸣。从诸多舞蹈现象中我们会发现,舞蹈语言表达因停留于身体“花式”和“难度”技术动作而脱离了真识生活感知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一弊病的存在提醒我们:对真实生活的感知与体验是动作语言表达与创作的起点,也是贯穿其始终的连线,感知体验与动作表达应该始终融合在一起,否则,遗忘了感知,而一味地追求动作“花式”便会让舞蹈演员感知能力的开发失去其最基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大明《舞蹈表演课初探》、《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2、冷永铭《舞蹈表演教学中的舞蹈性》、《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3、王玫《舞蹈之“以舞为本”的绝症》、《舞蹈》[J] 2011年第2期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大众传媒学院2010年教研教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0YJ13;湖南大众传媒学院2010年科研课题,课题编号:10YJ16)

上一篇:戏剧创作 “困境中的人性” 下一篇:歌唱的阶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