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旧区改造专项规划研究

时间:2022-10-11 11:45:41

城市旧区改造专项规划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的城市建设在如何促进城市从外延式拓展向内涵式发展方面均有了实质性的行动,而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也促使许多大城市开始日益重视城市内部的复兴和旧区的改造建设,如在大中城市中,旧城改造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城市建设新增项目的主要表现形式。文章结合汕头旧城区西片改造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旧区;改造;规划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汕头市的发祥地,旧城区见证了汕头“百载商埠”的发展历程,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环形放射的路网格局,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以及多元复合的潮汕地缘文化等三个特征,成为汕头这座城市的历史形象和地方特色。从1949年至今,旧城区保留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文物古迹、革命旧址,能够反映城市历史变迁、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历史建筑,反映并见证了旧城区曾经的百载商埠的繁荣。

随着旧城的逐渐老化和基础设施的退化,对旧城区的改造同样成为国内众多城市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汕头市旧城西片区改造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旧城改造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对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1 现状用地概况

汕头旧城区西片是汕头市的历史发源地和原城市中心的所在地,也是一片体现汕头滨海城市特色的三面临海、临江的地理区域。规划区用地构成以居住用地为主,混杂其他各种性质的用地;其中,居住用地约占50%,道路及对外交通用地占28%,市政设施用地仅占0.40%,公共绿地仅占0.70%。

1.1现状建筑概况

规划区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约157.90万平方米,各类建筑物由于性质和建造的时间不同,建筑物的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上说,规划区内总建筑面积中新旧建筑物各约占一半;其中,质量、外观均较好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略大于质量较差、外观破旧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积。

1.2 配套设施

旧城区曾经是城市传统商业中心,拥有各级各类公共设施,项目较为齐全。但随着汕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区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公共设施聚集,而且也吸引了大量的旧城区人口往城市东部迁移。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及相关企业对旧城区西片公共设施的投入明显减缓,旧城区西片出现城市功能性衰退,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严重欠缺。旧城区西片各类公共设施用地仅占了总用地6.94%,公共绿地占总用地0.70%,市政用地仅占0.40%,比例极低。近两年来虽然政府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旧城区西片的公共设施配套问题依然严峻。

1.3 道路

现状路网布局基本为围绕小公园的环状+放射性的路网格局,道路断面都为一块板的形式,宽窄不一,人行道宽度较小或为沿路铺面占用。礐石大桥北引桥和西港高架桥从片区西北面穿过,礐石大桥在片区内设置上下匝道分别与安平路和永泰路、杉排路、韩堤路连接。现状道路系统可分为快速路、次干道和支路三级。

2 改造策略

2.1疏解

人口的疏解向来是旧城改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涉及城市人口再分布的重要课题。旧城区是汕头市历史发展的起源地,曾经是人口聚居、商业繁荣的地区;八、九十年代的旧城区改造已经逐渐疏解了一部分人口,但现状旧城区西片的人口密度依然过大,现状户籍人口密度仍超过6万人/平方公里,人口的疏解工作仍十分艰巨。因而,为了提升旧城区西片的综合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的就业、住房、出行状况,必须坚持以内涵挖潜为主,通过调整优化,实施旧城有机更新,疏解人口和交通压力,合理控制旧城区西片的人口规模。

2.2 再生

“再生”与纯物理的“改造”不同,“再生”是一个更复杂、更社会性、更注重功能强化的概念。旧城区西片与其他历史街区一样,多户合住的旧建筑日渐拥挤,城市商业等功能的空心化导致了居民的老龄化,居民的居住条件几十年来少有改善,而街区的各种负担不断加大,渐有颓败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旧城区西片的更新已不能单纯强调物质形态的“改造”,而功能内涵的“再生”显得更为重要。因而,为了有效改善旧城区西片的城市面貌,必须强化片区的功能性再生,通过城市功能的引导和培育将街区的生命力重新激活。

2.3 渐进

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的难题,是集合城市产业重新布局、城市景观重新塑造、城市居住空间重新分布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涉及如何提高城市整体机能的问题。因而,旧城区的改造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旧城改造观念,必须引入时间向度的概念,即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策略。对规划片区而言,一方面,由于当前旧城区的改造已进入攻坚阶段,在资金筹措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旧城区西片的改造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下的逐片渐进的改造策略;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旧城区西片的配套设施欠帐问题较为严重,导致余下可改造地块必需承担的配套设施项目较多、用地比例较大,因而旧城区西片的改造建设必须摈弃以往小地块遍地开花的开发模式,而采取大街坊成片渐进的策略。

图1 规划方案-分析图

3 用地规划

3.1 规划构思

基于对未改造地区实施大地块成片开发,同时兼顾道路网均衡布局和城市肌理延续的思路,规划取消商平路(永泰路以南路段),改道海平路(向北偏移约50米,与海乾内街实现贯通),形成地块均衡分布的街坊式道路网格局;结合用地功能布局分片设置居住区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着力提升未改造地块的周边环境,并在西堤路以西片区集中设置公共设施。

规划在安平路与西堤路交界处布置由南北两片构成的“城市绿化广场”,结合道路规划在该广场东侧布局6片可改造的居住地块,从而在西堤路以东、德兴路以西片区形成相对集中且相对较为独立的成片改造片区。两个改造区域的开发可结合中山西路的建设和小公园片区改造进程而启动。

规划在西堤路以西片区集中设置市级公共绿地和公共设施,规划西堤公园、升平桥头公园两处集中绿地,以及西南滨水绿化带;在安平路以北地块结合现状水产制品公司和水产中心市场集中布置专业批发市场用地,解决本区域居民的就业;结合西堤港口用地功能置换,在滨海南端海滨路两侧集中设置2处文化娱乐用地和1处商业用地,规划在该处新建群众电影院、大观园戏院等文化设施,以及其他配套商业设施,与西堤公园、西堤港凸岸码头游憩区一起构成文化休闲娱乐区,成为激发旧城区活力再生的一个重要功能区。

3.2功能分区

规划用地布局着重体现旧城区西片为“汕头市旧城区西部交通景观区;以居住为主,兼有商贸、文化、娱乐功能的综合型片区;体现旧城区临海临江特色和地方传统风貌的重要片区”的性质。其中:西堤路以西片区以商贸、文化、娱乐、游憩功能为主,塑造为旧城区西部重要的综合功能集聚区;西堤路以东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

礐石大桥及西港高架路沿线为旧城区西部交通景观通廊,重点塑造西堤公园和升平桥头绿地两个重要节点;安平路为旧城区西片范围内重点建设的商业街,是小公园片区放射式道路向西南延伸直至通向海湾的重要空间走廊,也是体现旧城区特色建筑风貌的重要轴线。

图2城市设计意向图

4 配套设施规划

4.1规划思路

由于旧城区的中小学校普遍为用地规模过小的“麻雀学校”,且用地规模的问题长期以来比较难以解决,为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规划提出在旧城区西片范围内,对保留的学校采取“原址扩建”、对新建的学校则要保证其用地规模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以防止产生新的“麻雀学校”。为此,规划提出在片区内分别建设用地规模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中学、小学各1所,并将其作为示范性学校进行建设;其余保留学校则采取“原址扩建、规划控制、逐步实施”的措施进行建设,即保留学校周围均预留控制一定程度的扩建用地。这样,旧城区西片范围内各有一所中学、小学的用地规模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其余学校的用地指标虽然未能完全达到国家标准,但都控制了一定的扩建用地,这是汕头市旧城改造特殊情况下教育设施改造的较为切实可行的方式。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屋面防水施工 下一篇:关于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