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1 11:35:57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引起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本文探讨了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方面,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即有效益)。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那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悟出这样的道理:“乐”是“好”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学生只有乐意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那么要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让课堂活起来,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进入课堂,进而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生物课恰好具有这个有利条件,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联系实际除包括学生的生活实际之外,还要特别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重大环境问题,如在介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说出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兴趣较高,并且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注意课堂沟通

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时,首先应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师生间的沟通也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有效的沟通交流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情绪,有利于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反之,不仅无法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甚至在师生间会产生对立情绪,出现教师厌教,学生怕学的情况。比如,学生表现好,我或是翘起大拇指,或是轻拍肩膀,或是点头微笑;学生出了错,我可以皱皱眉、摇摇头、摆摆手,以无声的语言来表现我对他们的期望和批评,比起学生已经听惯了的苦口婆心往往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三、注重对教材经典实验的分析讲解,提升学生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能力

经典实验是指经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然后又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其正确性且最具代表性的一些实验。经典实验常常与生物学发展史密切联系,是学生获得生物学试验方法的重要途径。我们从经典实验中回顾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进行实验设计。同时,经典实验又是高考实验命题的重要素材来源。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对教材中与经典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深入剖析经典实验,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对照的设置、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提升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的目的,最终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学会应用知识

1.预习与复习紧跟法。教师按照高中生物课程进度,经常提醒学生养成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2.归纳图示法。教师对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可进行总结归纳,以简单图示的形式概括出来,这样,学生会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掌握。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图的总结归纳。

3.设问启发法。教师在讲解高中生物课的重点和难点时,以问题的形式作为讲授的切入点,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启发学生重视问题、大胆设想,寻找科学合理的答案。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掌握了寻找答案的方法。

4.问题式探讨对话法。在教学中仍然以问题为起点,鼓励学生思考,训练思维,集思广益,变教师讲课为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带着问题“教”,有的放矢;学生带着问题“学”,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如此,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五、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建立学习小组。就某一个课堂教学内容而言,首先要让学生自主自学,自我认知,自我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4-6人,由学生选出组长,交流各自的想法;接着就是完善小组各成员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认知,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全班汇报小组结果,教师做出点评。这个过程的本意是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引路人。然而,部分教师在自己教学中做的有些矫枉过正,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等新名词满天飞,好像不这样做就不是新课程。课堂上热热闹闹,互动频繁,学生开心,教师也高兴。表面上“动”了起来,但实际上,学生的内心深处丝毫未动。也就是说,教学流于形式,貌合神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形,在“动”起来之余,我们还需要有发人深思的问题伴随而至,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探究后,还要有揭示教学内容本质的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比如,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中,我指导各小组到学校的草坪上进行实地调查,然后交流结果,再让学生在实践后思考不同的取样方法的相同点,提出应注意的问题,领会样方法的精髓,进而使学生明白了样方法是科学的估算方法。因此,只有将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小组活动之后的冷静思考结合起来,我们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课后让学生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师教授给学生生物学知识后,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从而获得成就感。如此,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学了“呼吸作用”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解释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学了“光合作用”后,学生就可以解释蔬菜大棚为什么要做成无色透明的塑料棚;学了选修课――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学生就可以尝试自己动手酿制。高中生物的教学应该紧紧和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理解各种生物课程中的问题和现象,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谈高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改革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要走生活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