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时间:2022-10-01 12:51:36

初中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学习语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的成效,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地参与活动,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初中语文;非智力因素;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教师对学生的培养逐渐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商水平的差距并不大,然而教育活动的结果――学生个体之间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无数事实证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未必是智商差的学生,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差异导致学习成绩低下。很多教师在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这段话阐明了培养兴趣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一寸培养学生兴趣的“潮湿的土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努力运用课文所包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师应努力做到教学新颖、有创见,讲解既有启迪又留有余地,使学生听讲之后,自己提出问题,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求知欲望。

当然,学生光有直接兴趣往往不能使学习持久。一般说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还应做到“以‘得’保趣”。让学生学有所得,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恒常持久的重要方法。比如,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一学期一总结,让学生回顾课外阅读的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最满意的日记等,从中品尝到丰收的甜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学生上语文课获得了新的知识,听说读写与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就会有一种获得精神食粮后的满足,兴味就会盎然,就会持续不断地探索语文知识的宝藏。”

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对某科学习越感兴趣,学习越有信心,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坚定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的进程。如过度的害羞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语言表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消极心理表现,应及时帮助、引导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学习的焦虑,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比如,选用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个人学习计划和目标;设计难度适中的学习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水平提问;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引起误解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避免见错就纠,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语文的机会;在做一些较难的练习前,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多用信息反馈,比如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中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避免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教学发掘学生的隐性情感因素,注重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情感,使学生获得积极性情感体验,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志对行动有着抑制或促进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仅靠智力因素是不行的,仅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许多学生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丧失信心,半途而废,最后功亏一篑,这就是意志的心理抑制作用。意志品质的成熟和稳定是需要一定的监督和压力的。语文学科知识多样性、长效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学生,不仅能促进其情感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调节和控制其情感,主导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向知识的高峰顽强地攀登。怎样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呢?

首先加强行为训练。学习语文需要有恒心,并长期不懈地认真钻研,否则学生就不会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若这天没有什么可写的,可摘抄一些名人名言或佳词妙句等,教师每星期查一次,做到奖罚分明,逐渐使学生“习惯成自然”,自觉坚持写日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听讲、作业小结、复习等学习环节,进行意志行为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耐久力、坚持性。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一个人的行动和行为,总是依靠别人的监督和约束,是培养不出坚强的,只有自觉地监督自己,约束自己,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意志坚强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日活动计划,课外阅读计划,并且让学生学会时时对照,自觉执行,明白只有自觉地监督自己,才能培养具有坚强的意志。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素质所包含的两大系统,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促进。当前的教育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应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它在人的发展和成长中,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热爱语文,乐于学习语文,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下一篇:如何在财经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