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患大肠癌更凶险

时间:2022-10-11 11:33:58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目前占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不容忽视的是,大肠癌正在向年轻人“逼近”,种种被年轻人视作平常的现代生活方式,正在不知不觉问侵蚀他们的健康。

年轻患者有五大特点

不少人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中老年人才是大肠癌的易感人群,青年人不必担心。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运动量的普遍减少,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大肠癌的发病率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与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患大肠癌往往有以下特点:

发现时大多为晚期。医学上将大肠癌分为4期,第一、第二期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第三、第四期属于中晚期,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在确诊的青年大肠癌患者中,第三、第四期患者占50%~80%。

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差。年轻患者得恶性大肠癌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再加上就诊时间普遍较晚,与老年人相比,年轻患者的预后也明显较差。

出血被忽视。由于就诊时大多已经到了晚期,极易发生肠梗阻,因此,约40%的青年患者以腹痛为第一表现。而此前的出血症状则往往被当成痔疮,造成病情的误诊和耽搁。

就诊时间晚。一般来说,年轻患者从出现不适,到被确诊,整个过程约在5~15个月左右。自以为年轻,身体不会有大问题,就拖着不看病,或者对便血、腹痛等大肠癌“信号”不加以重视,随便用药,是年轻人容易被耽误诊断、治疗的主要原因。

女性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比例高。研究显示,在年轻女性患者中,大肠癌的卵巢转移率高达12%。有部分患者甚至是由于卵巢肿瘤前来就诊,追根溯源后才发现,原发病竟是大肠癌。

这些“信号”莫大意

反复便血 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很容易出现便血现象,他们大多会自行诊断为痔疮,羞于去医院就诊。专家指出,用药一周后,如果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又出现反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便秘和腹泻 年轻人在生活中大都有过便秘和腹泻的经历。但如果腹泻和便秘持续时间较长,用药后治疗效果不佳,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肠癌的可能。

大便习惯改变 规则的大便是一个人肠道健康的表现。大便突然变细、粪便有凹槽、附有黏液等,都是肠道出现异常的信号。

腹痛和腹块 腹部隐痛往往容易被忽视,患者大都选择任其自行缓解,只有腹痛很严重时,才会去医院就诊,此时多伴有肠梗阻,病情已被延误。

有家族肠癌史者,包括父母或者直系亲属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史的青年人,要格外引起重视,一旦发现上述“信号”,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大肠癌的死亡率之所以高于西方国家,主要是由于发现时间较晚。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都能通过内镜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姚礼庆和周平红教授领衔开创的染色和放大内镜技术,使内镜进入了“显微时代”。早期胃、肠道肿瘤的常规内镜检查诊断率为10%~15%,而采用染色和放大内镜这一新技术,可使早期肿瘤的诊断率达到30%~50%以上。在内镜下进行黏膜下剥离手术,能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

肠癌并非防不胜防

年轻人得了大肠癌虽然要比老年人更为凶险,但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大肠癌并非防不胜防。多数大肠癌是由癌前期病变――息肉发展而来的,而息肉可以通过肠镜及时摘除,从而达到早期治疗和预防肠癌发生的目的。

大肠癌的发生和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可以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美国已有研究发现,从事体力活动越多,大肠癌的发生率越低,体力活动量小的人得大肠癌的几率明显高于活动量大的人。因此,年轻人要避免成“久坐族”,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间。

在饮食方面,摄入过多的高油、高脂、高蛋白食品会令肠道不堪重负。酒精的摄入量与大肠癌也有关系,减少酒精摄入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上一篇:五招教你变身职场达人 下一篇:“量体裁衣”治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