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信息技术 创设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11 10:19:07

走进信息技术 创设高效课堂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有新的观念与之同行,同时也需要有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之同行。信息技术为我们创设了情境欣赏艺术的课堂;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使课堂变得形象逼真;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情境课堂 参与意识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05-01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面临着重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有新的观念与之同行,同时也需要有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之同行,即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整合中的运用,让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新课程同行,创设更高效愉悦的课堂。

1 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课堂

新的时代,新的课堂,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倾听,还需要学生学会欣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美好、宽松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的“情境艺术”可以带领学生去感受知识海洋的广阔,体会英雄的崇高品质,探索未知领域的奥秘……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起自己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语《桂林山水》一文时,这篇课文既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地把桂林山水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就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桂林,缺少对桂林山水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山水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桂林山水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视频点播”反复的观看桂林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喜欢桂林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课文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桂林山水再次亲密接触,感受桂林山水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极大的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让学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有兴趣去投入课文,研读文本,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

再如,在学习杨慎写的《三国演义》开篇词时,学生们读了几遍词,也不明白。这时,我播放了早已搜集好的歌词,杨洪基那雄浑有力的男高音久久回荡在同学们的耳畔,此时,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也跟着哼唱了这首歌。就这样,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学完了这一节,既欣赏了歌曲,又学到了知识,真是一举两得。课堂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2 信息技术让课堂变得形象逼真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展示了一块新天地。知识可以用文字、图象、动画、声音、图形等多媒体手段反映出来,只要教会学生掌握方法,那么知识就易于让学生主动地接受与应用,而今用现代信息技术、个别化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远程实时互交的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都可以实现,这就为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形象逼真起来。

在学习冀教版小语《瘸蝉》一课时,平时谁也没看到过真正的蝉蜕变,也体会不到蜕变过程中的痛苦,蝉的蜕变过程让同学们很好奇。这一切只能凭学生的想象来完成。在学生极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时,信息技术就发挥了它的优势,虽然仅仅几秒种的录象片,但是它却已经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视线,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想看一看蝉是怎样蜕变的。此时,学生看到过了平时谁也没看到的真正的蝉蜕变的过程,也体会到了蜕变过程中的痛苦。信息技术融入了课堂,从而把学生的想象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用在课文的学习上,而且在其他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也有很大作用。如,我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输入电脑,分成男、女两组,每节课前的小提问,我就随机滚动名字,抽到谁谁就回答,男生代表男生得分,女生代表女生得分,每答对一题,给本组加适当的分数。这样,每位同学都想为本组多得分,自然而然也好好复习准备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找乐趣。

3 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写,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更不要说动手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了。这时一个新生的事物―― 信息技术给学生们带来了希望,让同学们有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空间,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例如,冀教版小语《京剧》,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对于多数人来说,京剧是我们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精心制作了一个网页,设计了京剧的名称、来历、艺术表现形式、脸谱及人物分类、京剧的音乐伴奏、流派与京剧名家等几个大的版块。每一版块里又链接了更多的内容,学习课文时,学生对哪块感兴趣,便自己上网操作,想看音乐伴奏的乐器就点乐器,想了解京剧迷的就直接点,那节课,学生异常兴奋,兴趣盎然。几个学生还学会哼唱几句京剧。就这样,利用网络轻轻松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之间的交互性操作学习,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教,更帮助学生学,它将成为我们课堂中重要的一分子。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使我们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形象活泼逼真起来,激起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指数,它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高效,更丰富多彩。信息技术走进新课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小语课堂将是一幅神奇美妙的画卷。

参考文献

[1] 吴艳新.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中小学电教(上),2007(9):34.

[2] 周恩云.浅谈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大视野,2010.

上一篇:利用DIS传感器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下一篇:勤于反思是提高初中物理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