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如何应对“后有追兵”

时间:2022-10-11 07:57:38

过去几十年里,广东改革、开放和发展成绩斐然,领先全国,是一面耀眼的旗帜。但近年来情况在不断发展变化,值得关注。

广东在多方面已被江浙超越

通过数字对比,我们发现:

第一,广东工业企业数相对减少,并已被浙江和江苏超越。2000年,广东国有及规模(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为19695家,多于江苏和浙江,为全国之首。2005年,广东增加为35157家,但被浙江超过。2010年,广东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一步增加为53418家,但又被江苏超过。〔2010年广东数字见《广东统计年鉴》(2011年),其他数字见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第二,广东全国性的大企业数减少,并已少于江苏、浙江和山东。按照现行统计口径,广东工业企业中大企业数多于其他省份,但各类企业中,全国500强广东不多,2010年仅37家。民营企业中的全国500强,广东所占更少。2004年仅9家,大大少于江苏(112家)、浙江(183家)、山东(40家)。2011年虽增至23家,但依然大大少于江苏(108家)、浙江(142家)、山东(46家)。(见http://)

广东工业企业数相对减少,是不是因为广东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速度快于江苏和浙江,即广东工业企业数虽然相对减少,第三产业企业数却相对增加?实际上不是。2004年以来,江苏法人企业单位总数就一直大于广东。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产业的载体,基本的生产单位,重要的投资和创新主体。企业强,则产业强;企业衰,则经济衰。广东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数相对甚至绝对减少,导致广东经济地位发生明显变化,这可从以下四点看出:其一,广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被江苏、山东超越,迄今为止,已连续10年落后于江苏和山东。其二,广东第一工业大省地位已经丢失。过去多年,广东一直保持第一工业大省地位,无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还是工业增加值,始终居全国第一。但从2008年开始,广东工业总产值已被江苏超越。2011年,差距进一步拉大,广东增加为94871.7亿元,而江苏增加为107680.7亿元,超出广东大约13000亿元。(见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年份各省统计年鉴)其三,生产总值被其他省份快速逼近。2006年以前,广东地区生产总值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但2006年以后江苏快速逼近广东,到2012年,江苏(5.4万亿元)与广东(5.7万亿元)仅相差大约3000亿元,年均缩小1000亿元。估计“十二五”末期江苏生产总值会赶上甚至超过广东。其四,企业研发投入也已被江苏超越。

既不能过分追求速度,也不能忽视速度

面对上述情况,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进行自我安慰。发展永远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改善民生需要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改善民生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社会和谐需要发展,没有经济发展也就谈不上社会和谐。广东人口过亿,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就业压力大,民生改善任务重,更迫切需要发展。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如果不是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民生与沿海人口较少省份相比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因此,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发展。当然,发展不能没有质量,不能过分追求速度。但发展也不能忽视速度,没有较高速度的发展也是不行的。我们需要一个既有质量又有速度的发展。

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直接说来,必须着力实施促进企业成长战略。在这方面,措施很多,粗略地讲,主要包括:第一,继续推进“三打两建”工作,改善广东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发挥优胜劣汰作用。第二,出台更加优惠的财税、信贷政策,扶持小企业发展。第三,采取切实措施,鼓励竞争,促进联合,支持并购,培育更多大企业;第四,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企业成长的能力,等等。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但不是刻意追求排名

广东企业数的相对减少,综合来看,原因可以包括:广东发展的体制优势减弱、空间约束加大,以及各地区竞争加剧。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广东发展的体制优势减弱。随着改革范围的不断扩大,今天全国各地体制和政策上的相对落差越来越小,广东的体制优势渐趋消失;广东对企业的吸引力相对减弱,江苏和浙江对企业的吸引力相对增强。因此,促进广东企业成长,从根本上讲,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再创广东体制机制新优势,但问题是关键和突破口在哪里。

按照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逻辑进程,资源(土地、环境等)特别是金融资源价格改革,已经是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方面;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也已经是对外开放最重要的领域。因此,金融领域的价格改革和对外开放,应该是今天广东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开放、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广东应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定位作用,率先推进金融领域价格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以设想,像30年前创办深圳经济特区一样,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探索建立金融特区,借此推进粤港澳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经济、金融一体化。

最后还应该指出,我们强调关注广东经济地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特别在意广东经济在全国的位次,也不是要刻意追求什么第一,而是要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快广东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保持广东经济发展应有的速度,实现广东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系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员会经济工委主任,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山西小康县羡慕贫困县待遇 下一篇:山东烟台的养老“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