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突破口在于提高中高职衔接教育比例

时间:2022-10-11 07:27:20

广东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突破口在于提高中高职衔接教育比例

【摘要】针对《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2020年全省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出如果要顺利完成目标,只有提高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招生比例,每年增加13.63万人的招生任务,才能顺利达到既定目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 中高职衔接教育 录取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07-02

一、目标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提出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广东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2020年目标:“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进入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适龄人口是指18岁-22岁年龄段的人口数。

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1978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1988年达到3.7%,1998年升至9.76%。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我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达到36%,2020年达到40%。

广东省高瞻远瞩,为了进一步满足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标,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0%,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笔者认为只有从中高职衔接教育入手,才能顺利实现。

二、任务艰巨

当我们提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时候,千万不能只将目光对准普通高中的高考录取率,可别忘了占半壁江山的中专(包括职中、技工)学校的学生。目前广东普通高中高考录取率已经高达70%以上,甚至总分只有200多分的学生也可以被录取到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了,可以说普高高考录取已无潜力可挖,省教育厅领导在不同的场合也一再强调高考录取率今后一段时间内维持基本稳定的指导思想。按目前广东省教育制度设置,中专生读大学只有考取对口的高职院校一条路。目前中专升高职的录取率极低,只有3%左右,录取分数居高不下,这里大有潜力可挖。

2009年,广东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实行中高职衔接教育,到今年三个年头过去了,我们来看录取的情况变化。

按照省普及高中教育的指导思想,201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9.9%,学生人数为37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185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为193万人,在校的普通高中生和中专生的比例已达到51:49;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达到133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7.5%。

到2020年短短8年的时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50%,任务极其艰巨。

三、分析

从上面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推算出高中阶段适龄学生的数量(以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33万人为基数),即: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普通高考的录取率已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高。从2008年到2012年的五年间,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呈上升势头;另一方面,高校招生计划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这意味着在未来3到4年内,高考录取率难上8。广东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在不同场合也表示过普高录取3、4年内仍难以上80%。2011年高考录取率已经高达78%,已经很难再有大幅度提高,如果每年再增加13万录取人数,报考人数以70万计,那么录取率将会达到90%(63÷70)以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由此推断,高等教育录取率要达到50%,实现普及化,只有大力发展中高职衔接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四、突破口

无论从高考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从增加中专学校的吸引力来看,抑或是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都必须将提高高考录取率的突破口放在中专升高职的途径上来。

从2009年到2011年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专升高职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普通高考录取的增长速度,一直徘徊在3%左右的水平,制约了中专阶段教育的发展,降低了中专教育的吸引力。

我们应进一步打通中专升高职的通道,努力扩大升学规模。

高中阶段适龄学生的数量是483万人,每年达到高考适龄人数就是161万人(483÷3),按在校普通高中生和中专生比例1:1(2012年的比例是51:49)分配,则人数分别是80.5万人,目前中高职衔接教育每年录取的人数只有2、3万人,以3万人计,按每年增加13.63万人的规模计算,录取率将会达到10.33%(16.63÷161),比目前增加7%左右,这个比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若按录取人数80.5万人(161×50%)计算,占录取比例是20.66%(16.63÷80.5)。

按静态人数计算,那么从现在起到2020年每年高等教育录取数据统计如下:

说明:因中高职衔接教育占录取比例是20.66%,则普高高考录取率占79.34%(1-20.66%)。

在完成毛入学率50%的录取任务中,普通高考的贡献率是39.20%(50%×78.40%),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贡献率是10.33%(50%×20.66%)。

通过上面数据分析,我们知道目前的高考录取率与2020年目标比例50%相比,差距是22.5%(50%-27.5%),应增加的录取总数是109万人,平均每年应增加录取人数是13.63万人,这些招生任务都必须依靠中高职衔接教育来完成,以2012年为静态基数计算,每年中高职衔接教育录取的人数应达到如下表所示:

中专升高职每年录取的人数(万人)

注:2012年高等职业学院招录中职学校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考生有3.4万多人,再加上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名额7628人,录取人数以4万人计。

每年增加中专升高职的录取人数是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可行性最高的保障措施,在实际操作中还必须根据每年中专毕业生人数不断做出太调整,确保50%的目标率顺利实现。

同时也给中高职衔接教育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2012年的录取人数才4万多人,如果2013年一下子要增加13.63万人,增加了超过3倍人数,几乎无法操作。比较行得通的方法应该是一年一年递增,特别是随着钟落潭高职大学城的建设,2015年高考报考人数出现“拐点”以后,就有可能大大扩大招生的规模,顺利完成任务。

高职院校该如何针对这部分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中专生进行有别于普通高中生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认真研究目前广东省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方法,打通中高职专业课程教育交流通道,相信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广东省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标也将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教育厅网站

[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的现场直播节目 中国青年网

[5] 广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广州教育研究http:///files/20101113214156257.shtml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体会 下一篇:传播学理论课群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