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货币的变化看货币政策的新操作

时间:2022-10-11 06:57:27

从基础货币的变化看货币政策的新操作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在2016年年末,基础货币同比增长10.2%,增速较前一季度快7.8个百分点,为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之最。中国是转型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由银行体系主导,同时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基础货币在经历了2015年第三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持续下跌后恢复增长,而且是在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压力下较为有力的增长,显示出基础货币的创造、市隽鞫性的供给有了与之前不同的形式。

自2005年“811”汇改至2014年年中,中国经历了长时间和大规模的资金流入,即使在美国次贷危机、金融海啸乃至后来的欧债危机中依然如此,部分是受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吸引,部分是资金避险的选择,部分则是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释出的资金流入。2014年年底与2005年年底相比,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逾3万亿美元,源于在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汇率也非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为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银行买入外汇,释出人民币,外汇占款便成为基础货币生成的主力。

在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货币发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加总就是基础货币,后者是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和超额准备金。为应对资金流入、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而可能造成的流动性泛滥和通胀、资产泡沫等潜在问题,央行的做法是调升存款准备金率或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在统计口径方面,存款准备金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央行票据则不是,那么央行主要选取何种措施会影响基础货币规模?在操作层面,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相对简单,属于永久性措施,发行央行票据则可能需要不断滚动展期,而成本则比前者相对为低。

2008年是2005年“811”汇改以来因为资金流入而导致的基础货币增长最快的年份,在年中时基础货币的同比升幅高达40%,当时人民银行为防止流动性泛滥,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直至2008年年中持续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从7.5%最终调升至17.5%。同时,截至2008年年中,央票的余额亦高达4.2万亿元人民币,可见锁定流动性和对冲的压力之大。同样的情况在2010年和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前两年再现。2011年第三季度基础货币的同比升幅达到32.8%,主要原因也是从2010年年初至2011年年中,大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5%被调升至21.5%,而当时央票的余额则降至1.9万亿元人民币,显示调控的方法趋于多元化。

其后直至2014年年中,资金依然整体呈流入,其步伐时快时慢,加上基数已高,其增幅亦告放缓。在2011年年底至2012年年中,分别因应、春节季节性需求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人民银行先后3次降准,大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储备金率从21.5%降至20%,基础货币的同比增幅遂从逾三成降至一成多一点。后至2014年年中资金开始持续外流,人民币持续承受贬值压力,基础货币的同比增幅降至单位数字。

基础货币同比开始录得跌幅始于2015年第三季度,共持续了四个季度,主因是人民银行从2015年第一季度起至2016年第一季度五次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0%降至17%。降准后,实时的变化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会转化为超额储备金,基础货币的结构发生变化,其总量不变,只有在银行把降准后释放的资金用于信贷,存放于央行的准备金减少,才会导致基础货币最终录得收缩和同比下跌。降准期间,超额准备金率一直在2%左右窄幅徘徊,并没有相应增加,而准备金总额减少了1.5万亿元人民币,导致基础货币最终减少了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呈现收缩。

特别是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基础货币同比止跌回升,到年末升幅重上双位数字,尽管其间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情况依旧,存款准备金率亦一直维持不变,那么基础货币重新恢复增长就是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

方式之一是以逆回购为主(辅以SLO)的公开市场操作,操作的频率从原来每周两次提高到每日一次;期限从原来的7天增加了14天和28天档期;中标利率在2016年全年维持稳定,后在2017年2月3日因应市场情况各档期中标利率皆调升10bp。2016年全年来统计,逆回购操作共达24.8万亿元人民币,年末的余额为1.3万亿元人民币。

方式之二是常备借贷便利(SLF),期限从原来的隔夜和7天增加了1个月档期;利率在2016年全年维持稳定,后在2017年2月3日各档期利率皆调升10bp至35bp不等。2016年全年来统计,SLF操作共有7122亿元人民币,年末的余额为1290亿元人民币,显示SLF主要服务中小型金融机构临时的流动性需求。

方式之三是中期借贷便利(MLF),期限从原来的6个月为主扩展至包括3个月和1年期在内;利率在2016年初曾两次下调,以服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为目标,后在2017年1月末把6个月和1年期利率各调升10bp。2016年全年来计,MLF操作共达55235亿元人民币,年末的余额为3457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余额增加了27915亿元人民币,显示MLF已成为提供中期流动性的重要渠道。最后,在2017年1月,为应对春节的季节性现金需求,人民银行还创造了临时流动性便利(TLF)。所有这些操作(连同抵押补充贷款)在资金外流的情况下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总量,刺激其止跌回升。

据此,在现有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账户开放度下,在资金流入周期,外汇占款令基础货币被动生成,期间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在数量方面主要是逆周期的,以锁住流动性和对冲为主,在价格(利率)方面则受到一定的掣肘。到了资金跨境流动大致平衡或流出周期,货币政策操作在数量方面才重拾主动,人民银行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基础货币和流动性的数量及其增幅,在价格(利率)方面的掣肘依然存在。这所揭示的正是不可能三角理论(Impossible Trinity)所提出的挑战,即一个经济体在固定汇率、资金自由流动以及独立货币政策当中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皆选。具体到中国,主要是增加了独立的货币政策要面对的挑战,在数量型目标上如此,在价格型目标上更是如此。

(作者为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

上一篇:彝族“付拖”与《羌族释比图经》中五行生肖的... 下一篇:一个好LOGO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