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女人

时间:2022-10-11 06:18:35

“战争让女人走开”――这是早些年一部电影的名字。无论这话后面透出的目光是怜惜还是轻视,可是,残酷的战争中,女人走得开吗?看了德国电影《柏林女人》(马克斯・法贝尔布克编导,尼娜・霍丝主演),更加相信,女人不仅无法在战争中(甚至战后)走开,而且会比男人付出加倍的牺牲!

长达两小时的《柏林女人》,凭借战争场景的宏观展示与人物内心的精细雕刻,把1945年德国妇女在攻克柏林的苏联红军占领下,随时随地遭受残酷蹂躏的悲惨命运,冷峻地端到了观众眼前。如果你不是抱着隔岸观火看热闹的心情,那必会因震撼而陷入沉重的思索。

电影以没有姓名的德国女记者“我”为中心线索展开叙述。被无数次、的“我”,在百般无奈之下,主动去找苏军军官提供,以期有个固定的“侵犯者”而求得相对的人身安全。第一次将错就错把看上自己的阿纳托尔权充“保护人”,可这个英俊小子吉卜赛人似来去无踪,根本起不了保护作用。她又硬着头皮找到了少校安德烈(算是这里最大的军官),做了他的“专用工具”。尽管阿纳托尔依然时时前来侵犯,但在少校的庇护下,“我”与一批妇女聚居的寡妇家,成了安德烈那群军官的活动场所的同时,大家的安全也基本有了保障。

这些军人为什么如此肆无忌惮,最可以理解的解释是:复仇!在隆隆前进的坦克上,在断墙残壁、尸横遍地的大街头,在闯入民宅掳掠财物和妇女的当口,苏军战士狂喊猛叫:“柏林是我们的!德国是我们的!”他们对不顺从的妇女随手殴打、残杀。一个德国女人转述,一名获得铁十字勋章的纳粹军人在帮她提水时曾这样说:“只要苏联人以我们四年来折磨他们的百分之一来对付我们,德国人全会死光光。”

冤冤相报是战争的一种极端性悲剧。但《柏林女人》揭示的远不止这个!一种更深、更痛楚、更让人无奈的悲剧,竟是用貌似喜剧的形式出现的――在安德烈少校庇护下,这一大群受过的柏林女人(如今为苏军的服务居然“正常化”了),得到了用马肉替代的俄罗斯腊肠、熏肉、比目鱼、撒有碎果粒的苹果派蛋糕、黄油、伏特加烈酒??又唱又跳地欢宴之际,觉得用自己的身子换取“滋润生活”颇为值得,竟然大谈起自己跟苏军大兵交欢的种种情状。但是不能用 “堕落”一词来概括这群德国女人。不能!这是战争砸毁了人的生存权利,进而摧灭了人的尊严,从根本上扭曲了人性导致的悲剧!

诚如电影里“我”所说的:爱情,已改变了原意。“我”为求生存、求不被太频繁地而被迫主动为少校提供“服务”,竟然最后产生了真情(恰似《夜间守门人》里的那个纳粹军医和被他的犹太姑娘)!最后两人的缠绵是充满柔情的。“我”这样轻声对少校倾诉:“战争改变了话语的意义。‘爱情’不再拥有它以前的含义。尽管如此,我还是想我的男人找回我这个被他抛弃的女人。??就在今天,现在,就这一秒,我感到舒心。”此前还有一段动人的对话――少校安德烈:“我想抱着你,抱一辈子。”无名女人:“哪能呐,我在柏林,你在莫斯科;没人有那么长的手臂。”安德烈:“试一下吧。”他俩相互紧握手掌的两次大特写洋溢着诗意。所有的犯都没有被处理,恰恰安德烈少校被“另调”了。“调”哪儿?这位热恋着的柏林女人渴望知晓。没有答案。

《柏林女人》不是杜撰的,它是根据德国女记者玛尔塔・希勒丝在1945年柏林沦陷期间撰写的同名日记于2008年拍摄的,在德国本土圣巴巴拉国家电影节获得最佳国际电影奖。日记先是在朋友间传阅,后经人推荐于1950年代先后在美国、英国出版;根据作者保护自身安全的要求为其匿名。2003年再版时方署上记者的真实姓名。电影公映后反响强烈:俄国认为歪曲了苏军形象;德国认为抹黑了日尔曼妇女。但电影揭示的人性谁都不能不为之动容。据英国军事史学家安东尼・比弗《柏林:1945沦陷》统计,三年多时间里,共计两百万名德国妇女被、;仅柏林,遇害妇女就有十三万,其中一万人因不堪受辱而自杀。也有被奸而怀孕的,因羞辱而杀死亲生婴儿;学校女生则有集体自尽的。

女性无法走出战争,人类如何能容忍战争!

上一篇:麦克 · 山下 下一篇:空间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