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实验 搞好物理教学

时间:2022-10-11 06:07:45

有效利用实验 搞好物理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初中生正处于从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过程中,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需要由直观的形象来支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能通过眼观手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经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现谈一下本人在实验与教学方面的一些见解。

第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通常是由教师演示,学生看,受教室位置的影响,很多位置的学生根本没看清,这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也并不只有一个,如果我们根据教材需要精心选择,把这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都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讲大气压强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大气压的概念,将马德堡半球、针筒抽水等演示实验都端到学生面前,结果罗列了许多现象,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却不知其所以然,也达不到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如果选择用“厚纸片顶住一杯水”的演示实验,先让学生猜想结果,再进行实验,必然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第二、精心设计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实验中的测量、验证性实验多是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方案一致,有些时候为了避免学生出错,还有多媒体画面来指挥学生统一行动,根本没有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果我们不为学生框定实验所用的器材,而是为学生准备许多实验器材,在原有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设计实验的新方案,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实验方案,挑选实验器材,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或者我们变更一下实验条件,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第三、搞好实验拓展,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中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表层、片面的。而物理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教材中提供的往往是单层次、单侧面的实验内容。学生费力费时只能做一个实验,固然会有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地拓展和补充,既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成功,又形成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如,学生做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了实验结论,可拓展如下实验:一个仓库,后门进货,前门取货,现有红、绿两只灯泡和一个电铃装在一块木板上,请你再选一些器材,为仓库值班人员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前门取货人按开关,电铃响同时红灯亮;后门送货人按开关,电铃响同时绿灯亮。学生一下子又兴奋起来,讨论,画电路图,动手连接电路,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形成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顺手拈来的、学生所熟悉的物品来自制教具做实验,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验物品,弥补实验仪器的不足,还能让学生真正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认识过程。平时留心收集身边物体,如:废弃的小家电、电动玩具、电能表、饮料瓶等,供上课时当教具使用。这样,实验所用的器材是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实验所用的仪器是学生亲手制作的,学生倍感亲切,较容易克服思维障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相关物理表象,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实验目的。

比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输液管和木刻度尺制作U形压强计等,这些器材学生很熟悉,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现有废弃物品进行小制作,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演示物理教学抽象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还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活跃,还解决了农村学校器材不足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实验 下一篇:“启发探索法”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