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教学 打造魅力课堂

时间:2022-10-11 06:07:15

优化语文教学 打造魅力课堂

摘 要:本文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五条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致力于打造魅力课堂。五条策略包括: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打造活力课堂;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打造开放课堂;实施情感教学,打造幸福课堂;重视品读感悟,打造优美课堂;运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 魅力课堂; 活力; 开放; 幸福; 优美; 高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67-001

新课程改革下,许多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许多创新和尝试,逐渐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如何让语文课堂既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又不失其本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语文教学,打造魅力四射的语文课堂。

一、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打造活力课堂

叶澜教授说:“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想,这更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宗旨,所以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我大胆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实践中摸索创建了“五模块建构式”课堂,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反馈迁移”这五个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这五个模块中,“交流展示”深得学生喜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例如:我在教授《三峡》的时候,因为这是一篇游记,我就组织全班学生以导游介绍的方式分小组进行课文介绍,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把全班学生带入一种游览山水的情境中,让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二、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打造开放课堂

课堂上,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印象,增加语文课堂的魅力。例如:我在教学《周庄水韵》的时候,精心搜集了各种场景下的周庄水韵图,学生不住的惊叹、沉浸其中,班上一个从小学早就什么都不学的男生问我:“老师,这个地方是真的吗?”我说:“是的,如果你能够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以后好好生活,你就能去这个地方。”他郑重地点了点头。我当时很感动,感谢多媒体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还让我们的语文学科走出课堂,实现了人文性。再比如讲《小石潭记》的时候,我找来课文的朗读录音,放给学生听,配合着古筝淙淙的音乐,浑厚的朗读韵味袅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安闲自得却又难以平静的情感世界,学生对苏轼情感的理解在朗读中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充分地利用媒体资源,会为我们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把语文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三、实施情感教学,打造幸福课堂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投入真诚的情感,以情换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情绪,首先是快乐,才能让学生倍感愉悦、亲切,快乐才会油然而生。在快乐情绪的基础上,情感教学还应该是丰富的,例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我通过朗读教学,讲解文章背景,把学生带入那个特殊年代里,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爱国爱民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感。再例如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就由自己对父亲的思念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贴近教师心灵的基础上,去走进文本,更去联系自身,当同学们在课堂上和我一起为父爱流下泪水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情感交流幸福极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所以,语文课堂实现了情感教学,知识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而能带着情感教学和学习,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幸福。

四、重视品读感悟,打造优美课堂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阅读心理学家罗森布拉特说过:“读者不是单纯地追求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内容,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所以语文课堂应提倡整体阅读和个性化阅读,重视品读感悟。我首先利用网络找到最优的朗读,示范给学生们听,然后带领学生们模仿感悟,还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这样的语文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加深了学生的整体感悟,又注重了个性阅读,让语文课堂优美起来。

五、运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打造高效课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能否灵活运用,这就需要较长时间的课堂训练。传统的训练都是题海战术,机械枯燥,所以,我针对不同知识的不同板块,根据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基础字词由组长牵头,自主学习;硬笔书法定期比赛,分组竞争;阅读能力采取写读书笔记的形式,校报栏公布;作文练笔,采取小组周记的方式,每个小组建立一个周记本,然后每周每人一篇,并且采取网络博客的形式,要求本组的周记所有同学都要评议,并且定期给每个组进行评比,学生们兴趣非常高,周记质量越来越好,而且文章赏析能力也越来越强,令人欣慰。

总而言之,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课堂是具有无限活力的土壤,语文教师是播种真善美的使者。只有在课堂上采取各种优化策略,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创造课堂,享受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打造出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课堂这块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出鲜艳的花朵,成为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2]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吕叔湘.课程,教材,教法,1991年第10期

[4]张浩.有关阅读心理过程的理论现状,心理学新探,1992年第3期

上一篇:初中政治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和利用 下一篇:浅谈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中考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