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探讨

时间:2022-10-11 06:05:21

浅谈对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探讨

摘要:随着大众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也得到快速地发展,新闻从业者的素质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地提升,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而这些信息中,真正对人们有意义的却不是很多,所以,“海量信息”中也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有些信息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却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其传播方式老套,没有新意以外,更重要的是没能体现编辑的再创造,将原稿照搬,没能将新闻的潜在价值和核心观点提炼出来。因而收到的社会反馈也就很少。因此,加强新闻编辑的再创造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阐述了关于对新闻编辑再创作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85-01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令受众接受获取新闻的方式与途径发生了根本变革,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编辑素质水平与职业角色要求。为此编辑只有促进自身的合理转型,提升新闻整合、策划综合再创作能力,在新闻事实基础上尊重记者、充分挖掘其核心价值,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作用,坚守新闻规律,形成创新意识并最终令新闻媒体发展核心能力全面提升。一般来讲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传播新闻机构,其编辑与采访为两类相对独立岗位,采访记者进行成品新闻稿件的提供,而编辑则对成品素材进行整合,通过加工、选择、编排实施再创作,进而有效弥补修正新闻中呈现的技术性与思想性错误,确保其在事实、政治导向、常识知识、修辞文法等层面正确无误、没有瑕疵,并突出新闻主题,体现全面观点、角度新颖、结构完整、叙述生动、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或可读性特征,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提升作品艺术感染性与思想深度。近年来,同质化新闻现象较为突出,较多新闻媒体在设置栏目、定位风格、体现手法层面均表现出高度趋同性,城市区域中每天均会发生媒体新闻撞车事件,令独家新闻变为一种空谈,无法体现新意、新颖特征,这更加体现了新闻编辑再创作的科学重要性。编辑只有拥有良好的专业积累、职业敏锐感,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洞悉背后新闻真相,通过组合、拆分、链接、归纳等方式进行新闻素材再创作、深加工,进而体现新闻报道传播的新意、差异性,杜绝同质化弊端,提升媒体综合竞争力。

(一)具备提炼主体和升华主题的能力,就必须具备专业的新闻编辑能力,不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同时也要有敏锐的辨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如电视新闻编辑每天大量工作时间都是面对图像,如果没有比较专业的新闻采访和拍摄能力的话,就不能对图象等进行很好的处理,就不能对将记者与通讯员发来的信息进行很好地处理。因此,新闻编辑必须对记者的稿件进行准确的把握,能够迅速地提炼稿件内容的主题,并将原有稿件进行编辑,即将原稿主题进行升华,进而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在工作之余进行充电,积累更多的知识,使自己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大众呈现富有感染力、有营养、真实的新闻信息。

(二)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画面、图象、网络技术等的能力。作为新闻编辑除了对文字要有较强的把控能力,还要对图象、画面等进行剪辑处理的能力。作为纸媒编辑,就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文字把控能力和页面排版能力,以其独特的版面来吸引广大读者;作为电视编辑就必须对图象、画面等具有敏锐的把控能力,能够熟练运用镜头语言进行叙事,向观众传达最新、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作为网络编辑,对自身的要求就应该更高、更全面,在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掌握基本的网路技术,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将最新、最有视觉冲击力等的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的最新动态。

(三)具备巧用编排手段进行新闻信息编辑的能力。无论是纸媒编辑、电视编辑,还是网络编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信息编辑能力,能够对当天的重要的新闻信息进行编辑排版,通过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进行编辑的再创造。例如,对于内容相似的稿件,可以采用综合叙述的方式,将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使其变得丰富、形式多样,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和新闻的厚重感。在进行内容的编排时,可以采用对比、衬托、双关等多种方式,将内容进行重组,相互对比,并加以创作,让观众对新闻信息有一个全面宏观的把控。

(四)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新闻编辑在新闻事业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多方面的事务。新闻编辑要经常与社会的各个层面打交道,并且要处理内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新闻编排与单条新闻的编辑是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赖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处理好新闻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闻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新闻再创造的内容

新闻再创作应以事实为依托,保持理性、忠实原作,提升审美性、确保通俗简明,应突出新闻价值,令其富于传播效率,打动受众。新闻编辑工作并非简单对新闻事件进行拼凑,而应化零为整,注重关联性与次序性,通过强化、提炼与寻找新闻主题,把握再创作高度与角度,将毛坯新闻建造为精品、成品,提升其可视化与可读性。实践证明,提炼新闻主题应立足归纳、挖掘、思辨科学的新闻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新闻的新颖性、深刻性。新闻主题思想的科学再创作应渗透于整体编辑新闻实践中,各类时政新闻、重大新闻均需要生动、准确提炼主题,才能良好的映射民众现实状况,社会发展趋势。新闻主题再创作首先应富于时代性,树立与时俱进的原则,紧跟时代形式、准确生动的再现受众心理诉求、愿望情绪,通过新闻现象再现时代主流、特质。新闻编辑不仅应注重充满时代色彩素材的选择,令作品与时代合拍,富于情感与气韵,同时还应熟悉受众心理,应用他们广泛接受的技巧与传播方式,增强趣味性,选材广泛、贴近生活。

(二)科学进行新闻编排再创作

科学的新闻编排是良好实施再创作的有效突破口,因此应科学把握新闻规律、特征,由受众接受、视听心理出发,体现主体要素。首先新闻编排再创作应科学注重头条新闻打造,为取胜打下良好的基础,抓住受众心理,赢得广泛关注度。同时应科学注重移近新闻,令其贴近大众日常生活,满足其兴趣、审美需求。

四、结束语

新闻编辑的再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把握其核心内涵,树立科学创作原则,贴近生活、体现受众需求,进行主题思想、新闻编排的科学再创作,才能优化新闻传播效果,提升新闻媒体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1]何桂华.论新闻编辑的深入浅出[J].新闻战线,2010(1).

[2]蔡雯.试论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与发展趋势[J].中国编辑,2009(3).

[3]樊娜.论新闻编辑的再创作[J].中州学刊,2011,(6):256-258.

[4]李晓艳.刍议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技能[J].大观周刊,2011,(39):253.

[5]田雨霖.试论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升华和再创造[J].理论观察,2011,(1):164-165

上一篇:“网络热点事件”成因及对网民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物联网”巧用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