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一万二千吨水压机的人们

时间:2022-10-11 04:57:58

制造一万二千吨水压机的人们

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一万二千吨自由锻造水压机诞生了!经使用单位两年多的试生产,表明质量很好。消息传来,多少人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欢呼党的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欢呼自力更生方针的伟大胜利!

下决心闯出一条路来

一九五八年,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有关部门基于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的要求,决定自己动手制造这一台一万二千吨水压机。

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是一种特重型的锻压设备。它的主机高为二十三公尺,四根钢柱子,每根直径有一米粗,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最重的零件下横梁,重达二百六十吨。机身上一只大的螺丝帽也有五、六吨重,一辆大卡车还拖不动。这种机器是制造许多大型、重型机械所必需的关键性设备。有没有这种设备,是一个国家重型机器制造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过去,我国因为没有这种大型的锻造设备,不少重型机械上的大锻件,例如大型轧钢机上的轧辊、大功率柴油机上的曲轴、制造化肥的大型设备上的高压容器、大型汽轮发电机上的主轮……,都无法自己供应,需要仰求于人。甚至制造一台很普通的几千千瓦的汽轮发电机,也要向国外买了锻件毛坯来加工。人家给我们多少锻件,我们就只能制造多少机器。有些国家还卡住我们的喉咙,不愿意多卖给我们。

一九五八年,有关部门把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有近百年建厂历史的上海江南造船厂,并且派了一位总设计师沈鸿来负责主持这一工作。

消息传出以后,引起了一些人的惊讶。他们认为:制造这种特重型的设备,按国际上通常的情况,必须有五个条件:要有大锻件、大铸件、大机床、大厂房、大专家。当时这些条件我们都不具备。真可算是“五大皆空”。有人就主张:“还是先向国外去订购一台吧!要自己制造,也得先有了这种机器,才好锻造同吨级水压机上的特大锻件。”有的甚至说:“如果真要自己设计制造,至少得从国外聘请一个高级的专家顾问组,在这个专家顾问组的领导下,组织一个强大的设计队伍,才好进行工作。”

但是,负责设计和制造的职工们怀着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采取了与上述完全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国家这样迫切需要万吨水压机,我们如果慢吞吞地向国外去买设备、请专家,究竟到什么时候才能造出自己的水压机?我们虽然没有造过这样大的机器,但可以摸索经验,可以创造条件。时代的工人,应该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志气!”他们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设计和制造这台重要设备,为国家争一口气。

党坚决支持和鼓励他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

设计出我们自己的蓝图

设计这种结构复杂的设备,得有一个强有力的设计班子。但国内熟悉水压机的人材很少。没有内行怎么办?他们决定从各方面调集了十多个“外行”的青年人,成立了一个设计室。班子里,大部分人都是不久前刚从大学或者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三个是青年工程师。而总设计师沈鸿,是在延安山沟里锻炼出来的土专家。副总设计师也是解放以后才从大学毕业的。其中除了沈鸿曾在国外参观过一次万吨水压机以外,其余的设计人员连几百吨或几千吨的中小型水压机都没有见到过。

有些好心人不免替他们担起心来:“你们都是外行,又不请外国专家,要自己搞设计恐怕不行,就是设计出来,质量也保不了险。”他们甚至还建议:“还是少费心思,老老实实向人家要一些现成的技术资料和设计图纸来抄一抄罢!”

“这叫‘抄计’,哪里是设计呢?中国工人阶级不能走这条路子!”总设计师沈鸿坚决反对。这位曾经在老解放区,利用过从敌人铁道上拆下来的钢轨制造小机器的土专家,虽然从来没有设计过这样大的机器,但并没有把它看得那么高不可攀。他说:“我们的水压机,应该设计得比国外更先进。人家的经验固然应该充分重视,但只能参考,不能照搬,一定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创造出适合我们江南造船厂制造的设计来。”

但怎样依靠这个班子来进行设计呢?办法是:照的《实践论》做,从实践中学习。

总设计师首先带领了一行人众,到当时全国有中小型水压机的所有工厂,调查这些水压机的结构,研究它的原理,了解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广泛收集第一性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和水压机上的检修工人、操作工人一道开会,征求他们对设计的意见。每次调查考察回来,就将外地工厂供给的技术资料,连同其他方面收集来的有关图纸、样本、照片、杂志和书本,综合起来对比分析,根据“好用、好做、好装、好修、好看”的“五好”标准,把国内外现有水压机上的一些精华部分认真提炼出来,集中运用到这台新设备上去。图纸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数字都经过慎重推敲。

第一个草图画出后,沈鸿让他的助手到街上买了三样东西: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一打马粪纸。他交给副总设计师一个任务:按照草图用马粪纸糊一个水压机的模型,请负责制造的工人来提意见。纸模型糊好以后,又紧接着利用木板、竹竿、铁皮、胶泥、沙土等,做成各种各样零件和部件的模型,工人看了模型,有意见就改,没意见就定下来。

他们根据工人的意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第一次草图一直修改到第十五次草图,一万二千吨水压机的图纸终于设计出来了。但蓝图能否变成现实呢?“一切还得经过试验”。他们把设计缩小为十分之一,先造了一台一千二百吨的水压机,又经过了十几个月的试验;锻压了二百万次,证明情况很好。

于是,人们又投入了第二场艰巨的战斗。

没有特大的设备,也一定要造出特大的机件

按国外制造万吨水压机,一般都要有几个“大件”:加工后净重一百吨以上的大铸件;钢锭重量在二百吨左右的大锻件。也就是说,要有浇铸能力在百吨以上的大铸钢设备,要有能起重三百吨以上的大起重设备,还要有加工这些大件的许多大机床,包括车床、镗床和刨床等等。江南造船厂虽然厂龄比较长,但当时加工车间没有大行车、大机床,全厂能力最大的缎造设备,是一个一吨半的汽锤。铸钢设备根本就没有,要靠钢铁厂供应,而铸钢厂一般的铸钢能力也只有十几吨。

有些人又怀疑起来了:“就凭这样一些简陋的设备,能加工这样大的家伙?”

上一篇:这不是小事情 下一篇:头一回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