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在筛查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意义

时间:2022-10-11 04:48:03

血细胞分析在筛查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意义

摘 要 目的:了解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Hb、Pt及白细胞直方图在筛查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异常的标本作血涂片瑞氏染色油镜下分类计数白细胞,并描述细胞形态特点。结果:筛查出107例血液系统疾病。其中急非淋11例,急淋4例,慢粒3例,慢淋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增生性贫血3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殿3例,MDS6例,巨幼贫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初检WBC及DC、Pt、Hb及直方图异常时加做涂片染色复检,使血细胞分析具有诊断价值。

关键词 血液病 血细胞分析仪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52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血细胞分析仪计数1700例血细胞及分类,Hb、Pt及直方图异常的标本作形态学复查发现血液系统疾病107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NAL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多发性骨髓瘤(MM)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9例,恶性淋巴瘤1例。所有病人均为初诊患者,确认病例均经本院骨髓细胞形态学或上级医院确诊。其中男69例,女38例。年龄11个月~87岁。

仪器与试剂:BC-1800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全血质控物。配套试剂。

方法: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计数,常规采集末梢血,同时做血涂片。对WBC、Hb、pt及白细胞直方图异常者做瑞氏染色分类200血细胞,并同时观察WBC、RBC及Pt的形态及分布情况。

结 果

检查出107例血液系统疾病。

手工复查结果:筛查出107例血液系统疾病。其中急非淋11例,急淋4例,慢粒3例,慢淋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增生性贫血3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MDS6例,巨幼贫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所占比例并不很高,而增生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比例较高,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异型淋巴细胞与原幼稚细胞的区别。

白细胞直方图分布,见图1。

讨 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快速、方便、精确度高,是人工无法替代的阻抗法三分群。血液分析原理是溶血素破坏RBC后,根据白细胞体积大小通过计数通道时所产生的脉冲大小来对WBC进行分类计数。显微镜下计数WBC是在油镜下通过观察细胞大小、形态、染色质的结构特点,胞浆的着色特点,有无核仁等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不同的仪器直方图是不同的,但只要是白细胞直方图出现R1、R2、R3报警,都要进行形态学复检。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只是让检验者粗略判别各类白细胞比例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进而进行形态学复查时注意这些变化的真正意义,而不能仅凭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来进行诊断[1]。血液分析仪只对典型的血液病做出提示性诊断,以便作进一步检查。如果使用不配套的试剂导致直方图不典型或对报警掌握不够,就会忽视血涂片造成漏检甚至误检。本组107例血液系统疾病是从1700例标本中筛查出来后通过手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或其他组化染色而确诊。其中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反占1.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35.5%,增生性贫血占33.6%。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虽然是少数,但不排除没有。这就要求大家在工作中对于出现的异常报警及各指标的计数异常时要手工涂片复检以免漏检和误诊。虽然血液病特别是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但在基层医院的工作中,血液分析筛查加手工形态学复查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是诊断血液病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乐家新,王海红,傅岩.血细胞直方图特点与临床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4):270-272.

上一篇: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与比对 下一篇:生半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