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体会

时间:2022-10-11 03:08:37

浅谈中医药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体会

【关键词】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辨病;内外兼治

1概念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是具有反复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泛细支气管炎的副鼻窦炎[1],为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之一。pnds是指因过敏性或非过敏性因素引起的鼻腔或鼻窦炎性分泌物倒流入咽部,刺激咽部咳嗽感受器而引起的咳嗽、咽部异物感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与支气管哮喘、胃食管返流共同构成慢性咳嗽的三大主因[2]。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儿童慢性咳嗽的41%[3]。

2临床症状与诊断标准

2.1症状因鼻内分泌物倒流入口腔,致黏液附着,而产生咽部发痒、不适,有异物感或“浆糊粘着咽喉”的感觉,频繁清喉,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其咳嗽病程较长,以睡觉前和起床后为主(与改变有关),入睡后基本不咳,部分患儿伴头痛。

2.2诊断标准第七届全国儿科呼吸系统学术会议(2000年9月,上海)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1]:①症状。咳嗽,可反复发作,鼻塞,流黄涕(脓),咳痰,头痛或兼发热或兼喘。②体征。肺部听诊可闻湿音(中水泡音为主)或干鸣音,各组副鼻窦对应体表部位压痛(以上颌窦为主)。③辅助检查。x线胸片及副鼻窦平片(瓦氏位)及ct副鼻窦扫描的典型表现。④既往史及家族史。上述①、②为必备指标。

3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3.1风邪外感,肺气不宣型症见咳嗽,咳声短促、轻浅,无痰或咳痰清稀,鼻咽发痒,鼻流清涕或清浊涕,或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或口中和,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指纹淡紫。治则:疏风解表,宣肺利窍。桑菊饮与苍耳子散加减:桑叶、、连翘、芦根、荆芥、苍耳子、白芷、辛夷、炒杏仁、桔梗、生甘草等。若有发热,根据辨证酌加生石膏、柴胡、葛根、青蒿等;咳甚加百部、川贝等。

3.2痰热壅肺,肺失宣降型症见咳嗽,咳声重浊,痰白浊或黄稠,咳痰不爽,咽痒、咽干,或兼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淡红或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治则:清肺化痰,宣肺利气。多用本院自制中成药清肺散(黄芩、连翘、川贝、百部、桑皮、枇杷叶、大黄等),配合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之中成药口服。

3.3脾肺气虚,肺气不利型症见咽痒,咽部异物感,频繁清嗓、咳嗽,咳吐黏痰,伴面色萎黄或恍白,多汗,神疲乏力,纳差,舌质淡或伴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濡细,指纹淡红。鼻部检查:双鼻腔慢性充血,见脓性分泌物。治则:培土生金,健脾益肺,开宣鼻窍。予六君子汤加减:党参(多用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防风、白扁豆、陈皮、石菖蒲、苍耳子、辛夷、白芷、五味子、焦三仙、炙甘草等。亦常用中成药玉屏风滴丸合启脾丸等。

4体会

4.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本病中医尚无对应病名,现多称为鼻性咳嗽,属中医“久咳”、“久嗽”、“鼻窒”、“鼻渊”等范畴。《灵枢·五阅五使》云:“鼻者,肺之官也。”《灵枢·脉度》又云:“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说明肺与鼻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此既是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中医病理基础,也是中医理论精髓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4.2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本病的基础与成人不同,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旺盛、发育迅速,时行热病较多,又因稚阴未长,感邪易从阳化热,即使初起感受风寒,易入里而化热,多表现为风邪外感,痰热壅肺两型。故常治以疏风清热,清肺化痰,宣肺利窍,用苍耳子散合桑菊饮,清肺散等等;又,小儿脾常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不生金,以致肺气不足,鼻窍失养、失控,致久涕不愈。临床常用玉屏风散以培土生金、益肺健脾。

4.3辨证辨病、中西合参在本病的诊疗中意义重大诊治慢性咳嗽时切勿忽视鼻部的诊察。临症时除了望舌、切脉、肺部听诊外,还要注意望鼻、咽,尤其是在咽部望诊时一定要将患儿舌根部压下,充分暴露咽后壁,才能发现来自后鼻道的分泌物,这对确诊pnds有重要意义。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小儿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快,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小儿患副鼻窦炎年龄较教科书记载提前,有的在2岁多即可患本病,故应予重视,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机。又,本病除多见于慢性咳嗽,还常表现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故治疗时亦当肺鼻兼顾,上下兼治,标本同治,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对已确诊为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患儿,除按症候类型辨证治疗外,结合西医细菌感染致病的观点,加服具有抗炎作用的中成药,疗效更加显著。

4.4内外兼治,疗效更佳为了提高临床疗效,也由于患儿内服药物困难,笔者自拟辛冰组方外用吹(喷)鼻(辛夷、苍耳子、细辛、白芷、冰片、泽泻、菖蒲、瓜蒂等),配合内服中成药胆木浸膏片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收到满意疗效。中医学认为,鼻为肺窍,而肺朝百脉,因此,辛冰组方鼻部外用,可使药气从鼻孔直达肺部,并通经贯络透彻全身。经多年临床观察,证实辛冰组方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活血利水、止咳平喘及提高整体气道抗病能力的作用,借助鼻黏膜丰富的血液循环以局部吸收用药,将重点器官的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内外兼治,疗效更佳[4]。

综上所述,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治疗本病的基础;辨证与辨病结合,中西合参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而认真细致地望闻问切也是同样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张正霞.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免疫调控机制[j].

上一篇:复方菊冰喷雾剂的毒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热休克蛋白70和核因子?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