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

时间:2022-10-11 02:42:06

试论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国际上以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身份为世人所瞩目,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在国际上也是享有盛誉,那么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现状,我国中小企业也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誉程度和发展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其在发展过程的融资问题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就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阐述,并试图探索出一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道路。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途径

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和拥有筹集一定数额资金的能力,可以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却成为了他们发展的一个阻碍,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融资相对较难。从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来看,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解决。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具有如下现实情况。

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取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从我国企业融资渠道来看,主要存在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所谓直接融资,一般指资本市场的融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资金的方式,间接融资则不然,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筹集资金,从而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其中,民间借贷也包括在间接融资单位内。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受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和融资条件的制约,他们对这两种融资形式都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对于直接融资而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有很多中小企业不符合国家对于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要求,他们大多没有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满足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规模,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他们的信用评级很低,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获得直接融资。以我国南方的一些中小企业为例,由于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北方来说比较高,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观念的影响,南方的许多小型企业在规模上都难以满足国家对于发行股票的要求,他们自然无法获得相应的直接融资。同时,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对于银行借贷方面,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一些资金,但如果想获得一定量的资金是需要以不动产作为抵押,或者是提供其他方面的保障,但是,这种保证是一些中小企业很难实现的,所以,他们很难获得所需要数额的资金。加之我国目前的一些银行贷款利息偏高,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承受高额利息所带来的压力。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在融资渠道上来说偏窄,但是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原因,还有一些外界因素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进程。

同时,以商业融资为主体的融资方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从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机构来看,一些地方性的商业银行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对象,他们会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但从整体来看,他们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数量还无法满足一些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和规模问题,他们没有给融资机构提供放心发放资金的条件。同时,在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中,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不是做社会福利,所以说,这种盈利的性质使得他们不愿意将中小企业的融资放在第一位,甚至是忽视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狭窄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狭窄,难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一现实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由某一方面原因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主观原因,亦有客观原因。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规模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成为了他们难以获得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融资门槛过高也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从客观方面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受融资门槛高的影响极为严重。在我国,融资机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的存在是试图通过发放贷款等形式而获得利润,促进本企业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他们大多都将融资要求提的很高,要有一定的抵押,要有一定的信誉指数,要具备一定的偿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因为他们根本无法为筹集资金付出如此高的代价,也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融资机构所提出来的条件。融资机构的高门槛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生畏。同时,从客观上来说,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也阻碍了他们的融资,下面从客观上做个简要分析。

第一,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约融资成功的一个首要问题。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他们仅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于管理这一环节有所忽视,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环节,他们欠缺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对于财务分析不明确,财务使用方向混乱,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完全不符,甚至是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这种管理水平较低,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成为其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严重。在中小企业中,他们的发展速度有时候甚至会超出一些大型企业的发展速度,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会面临许多的安全隐患,这种高速发展的现状在融资机构眼里却是一种信用程度低的表现。再者,许多金融机构不都愿意去承担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所带来的损失。

第三,中小企业承担风险能力低,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其倒闭的风险买单。当今市场环境可谓是错综复杂,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动,甚至是存在一些毫无预兆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一些大型企业有时候甚至都无法抵御,中小企业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2008年的经济危机就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在瞬间破产,这种风险没有一个金融机构愿意为其承担。

三、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其在融资上存在一定问题,融资途径狭窄。但是,这种局面并非毫无解决的办法,只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做出双重的努力,就能够突破局限,寻找出更多的融资方式。

1、主观方面努力拓展

从主观角度讲,中小企业在发展的成长的过程中,不免会在某一个方面有所不足,而这种不足就恰恰成为了融资机构所不满意的地方,那么,拓展融资渠道就是要将企业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首先,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中,要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对财务管理进行战略性质的部署,使得财务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企业的信用等级越高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更乐于投放资金,因此,中小企业在信用等级上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努力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2、创造一定的客观条件

从客观角度出发,要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出一条道路,使中小企业在一定环境中能够顺利进行融资,减少其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屏障,减低融资门槛,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国家政策法规,建立一些政策上的倾斜,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展。

首先,建立健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缺乏依据和保障,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那么,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建立有效的担保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中小企业建立担保体系不仅仅体现在建立上,即不仅仅要进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立,还要对担保体系进行维护,这种维护的主体大多是国家,国家可以通过政策上的倾斜来保证担保体系的时效性发挥,使得中小企业在信用等级这一环节能够真正的给予客观的评价。可以说,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中小企业拓展融资途径的一个重要保障。

其次,要引入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提供又一个通道。民间资本从资金数量和集散程度上与各大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融资难以相提并论,但是,正是由于民间资本在资金数量和集散的灵活程度上的与众不同,才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更加便捷,将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通过相对零散的民间资本而达到拓展,便于中小企业减少融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

再次,创新融资手段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中小企业的融资要在传统融资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实现融资更加合理性。比如说,要增加票据贴现、租赁、创业投资、保险公司等不用的手段进行融资。从近些年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乐于采取这些相对较为灵活的融资手段进行融资,尤其是在南方经济相对发达的一些地区,受本地区经济节奏相对较快的影响,他们的本土中小企业对于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更为亲睐。

最后,通过完善融资政策来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政策的支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犹如救命稻草,一个新的政策的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于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成为中小企业转危为安的一个动力。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在一些银行中,尽量降低投放资金的门槛,在一定范围内取消抵押才能贷款的这种规定。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现实条件出发,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融资过程中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保障,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再是阻碍其发展的核心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内外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获得长足发展。

(注:本文获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牡丹江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资助,项目编号:QY201110。)

【参考文献】

[1] 熊云生、程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和对策[J].财贸研究,2006(5).

[2] 刘新华、线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述评[J].经济学家,2005(2).

[3] 李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国内外对比研究[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1).

上一篇:浅析纳税调整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