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与硬件创新

时间:2022-10-11 12:51:22

创客与硬件创新

今天,在提到“创新”、“创业”的时候,许多人都说,这是“创客”最好的年代,习惯性将三者联系在一起。“创客的定义,与创造有关,与make有关;创客其实和创业没关系。Maker,创客的本质是一帮有创造性的人。”这是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对记者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中国的理解,大家对‘创客’的概念已经偏移了,特别是这两年甚至有一些泡沫,有些人把它当成一种装饰,比如明明提的是‘人人创业、万众创业、全民创业’,却都在贴‘创客’的标签。

“‘创客’的真正的标准说法,是指在家里就能遵从根据自己的爱好,根据自己的创意而动手做些什么的人。他们不限定人群、性别、年龄,无关成败,作为一个爱好者,把创意做出来了,制作一两件产品就是成功,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因为还有乐趣。” 张鹏说,“不过,但是今天如果要把这件事情作为生意去做,你要生产出一万个、十万个、一百万个,这已经离开了创客的灵魂了。创客的灵魂是一种气质和精神。而制造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如果把‘创客’这群人的创造当做生意去运作,最后就极容易变成一个没有供应链、没有积累、甚至没有资本支持的风险投资。”

“创业者”为什么一定要被叫“创客”呢?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是,希望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业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在中国兴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创客”的出现或许正符合了这一浪潮需要,通过开源硬件和互联网众筹的力量,创客运动让硬件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

“这也是中国智能硬件的创业热潮已经成长了至少2年的时间,但仍很少有群体能做出非常有价值的产品的原因。这一方面和这些创客的拓展能力有关,一方面与人们对‘创客’就会去进行硬件创业的期待有关。当资本涌向硬件创业,我们说这是一件正常的潮流,不过当资本一股脑涌向的是带有创意的‘创客’的话,这种基于爱好的创业,失败率是极高的。张鹏说,“其实这些年在变化的不仅是人们对这样一个人群的定义,还有创客空间、平台的衍生。原始的创客空间,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北京、深圳,本就是一帮爱好者的聚集地,他们也不会大批量复制、生产也只是在创造的早期,存在即为了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改变力和分享精神。而现在的创客空间中,有许多会去选择扶植创客项目,已经演化为硬件创业的孵化器了。”

回看6月份在深圳刚结束的Maker Faire活动。在美国,这原本是Make杂志社举办的全世界最大的DIY聚会,它是一个展示创意、创新与创造的舞台,一个宣扬创客(Maker)文化的庆典,也是一个适合一家人同时参加的周末嘉年华。不过,来到中国Maker Faire变成了有政府支持的商业活动,参展人在这里可展示自己的技术创意、服务或产品,与大众消费者建立联系,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展会遇见投资人或找到合适的上下游供应商。

“千万不能把创业、创新、创客、极客作为一种装饰,今天很多人觉得这个很热,但我的感觉是,当你真的热爱、很负责任的时候,才能把事情做好。选择真正适合的去做,做的专业。”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下,张鹏特别强调了包容失败,他说,“今天的政策是鼓励创业的,这对激发社会创新是具有积极因素的。但这个过程很艰苦,在成功的创业者出现之前,会有伴随很多失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缺一步,去拥抱失败、包容失败,甚至在机制上,能够为死掉的创业者、创业企业提供土壤,让这群有经验、有想法的人能够从新组合,去创造成功。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闭环机制。”

上一篇:当新业态遭遇旧规则 下一篇:①'> 天神崇拜:儒家的大自然敬畏思想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