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竞争力之路

时间:2022-10-11 12:45:16

浅议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竞争力之路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部分畜产品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一,畜牧产业已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其产业荣誉有了空前提高,畜牧业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但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还不高,2005年我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为35%,尚未超过50%。在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其产业地位还将有很大提高。

一、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有着相对的比较优势

(一)畜牧主生产有着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

我国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研究中,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着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我国猪、牛、羊肉的生产成本及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其中猪、羊肉价格约低50%;而牛肉甚至低80%左右,因此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据有关学者研究,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对生猪饲养成本进行比较优势测算,中国生猪具有较大成本优势,国内生猪生产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均小于1。也有的通过直接比较国内外生猪的每公斤增重成本及具体成本项目构成认为,中国生猪饲养不论农户和专业户饲养每公斤增重成本均低于美国的生猪饲养成本。以上说明我国猪肉产品生产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肉牛业是我国养殖业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肉牛饲养(农户散养)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的测算表明,从1991年至今,中国肉牛生产的DRCC值最小值为0.117,最大值也仅为0.392,基本未出现大的波动。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中国肉牛生产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同牛肉的情况相似,我国羊肉生产国内资源成本系数的测算结果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羊肉生产一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总之,据近几年有关学者对中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的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在不考虑畜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我国畜产品基本上都具有生产成本上的比较优势,与众多种植业产品的劣势地位相比,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应当列为优势产业。

(二)有着畜产品消费的大市场

我国人口众多,畜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很大。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对肉、蛋、奶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加,使畜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发展态势,强烈的需求拉动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在产业化发展中,支持发展地区的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等的资金投入,增加畜牧业的肉、蛋、奶、毛等生产基地的建设,在我国一些农业区开始加大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畜牧业生产地带(如华中和东北的肉牛带)。国外都看准我国是世界的食品消费大市场。

(三)有着发展畜牧业饲料的资源优势

农村牧区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农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仅为30%,如果提高到60%,家畜存栏可增加900万头(只),在饲料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牧区我国草原面积有4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1.7%。是耕地面积的4倍,只要合理利用,就只需很少投入甚至不需要。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畜产品出口将会大大增加。

(四)有畜牧业传统养殖经验的劳动力优势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显著。既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又有相当丰富的传统养殖经验。只要进行合理引导、组织,并进行必要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必会成为很好的畜牧业生产者。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五)畜产品是天然绿色产品,特别是草原畜产品具有独特地位

草原畜产品包括活畜和肉、奶、毛、绒、皮和内脏等,其别是牛羊肉和羊毛绒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草原分布在边疆地区,受各种污染的程度非常小,风味鲜美、品种优良,号称无污染的草原绿色产品。如内蒙古兴发的绿鸟鸡、牛羊肉,伊利、蒙牛的鲜牛奶、酸奶、冰淇淋等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以上说明我国畜产品多属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但比起发达国家仍很落后,与现代化要求差距很大,畜牧业结构不合理、品质差、科技含量低、防疫安全和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等又限制了进人国际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

二、入世后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来说,人世对国内产业的负面影响不会太明显。某些畜产品的进口会有一些增加,但数量不会太大,对国内市场起不到大的作用。同时,一些畜产品的出口将会有增加趋势。

进口方面,我国已经就削减畜产品和水产品的进口关税及取消缺乏科学依据的动植物卫生措施做出了承诺。但由于我国肉类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仍具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优势,因此,肉类进口量不会因为人世之后关税下降而明显增加,有所增加的主要是动物内脏,在国外是价格非常低的副产品。此外,我国还承诺人世后降低乳制品的进口关税,其中酸奶、奶酪、乳糖和冰淇淋产品的关税率将下调到20%以下。由于这些产品的运输和贮藏成本相对较高,因而短时期内不会有很大增加。而且从长远看,国外企业占领我们市场,主要可能采取本土化战略,通过在我国投资建立加工厂,直接生产这些奶类加工品并在我国市场销售。

出口方面,由于我国在肉类产品方面具有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出口潜力是较大的。包括牛肉、猪肉和禽肉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8%、蛋类总产量的40%来自中国。目前,国内畜产品生产与需求已达到平衡,局部地区供过于求。因此.出口畜产品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加入世贸组织后可获得许多优惠条件,如减少或取消包括数量限制在内的非关税措施与贸易壁垒,还可以得到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有关待遇,这必然促进我国畜产品的出口走向国际化。不过出口潜力能否得到很好发挥,使潜力变为现实,还受着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是卫生检疫问题和进口国的保障措施问题。

另外。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我国将享受到缔约国应有的权利,会对我国畜牧业带来许多发展机遇。如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将会得到大的提高;畜产品加工业的落后状况也会得到改善;国家对畜牧业的支持补贴将会增加。

三、提高畜牧业生产竞争力的思考

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短缺的特征,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可以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利机制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尽快提高畜牧业生产竞争力。

(一)政革现行农牧业管理体制,促进农牧业发展

我国现行农业管理体制不适应人世后农畜产品国际市场一体化的需要。也不适应农牧业国际化对农牧业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需要。必须借鉴国外管理农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尽快建立一个对农牧业生产资料供应、农牧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国际贸易统一管理的机构。对农牧产品的生产、流通、进出口贸易进

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以适应世贸组织规则要求的农业一体化管理体制。

(二)收业发展必须走产生化经营道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化经营是迅速发展农牧业的有效途径。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以传统的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一个集约化、规模化的格局。国外畜牧业是现代化的经营组织形态。以世界畜牧业大国荷兰为例,猪、牛、羊等畜产品由于在产业化开发中增加科技含量平均提高产值5倍以上,其中深加工的生物制品提高产值在10倍以上。我国畜牧业在价格、质量和品种等方面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畜牧业组织形态。我国畜牧业必须坚持走产业化的道路,建立一批高科技投入、高效益产出的新型畜牧业龙头企业,组织起来,与国外畜牧企业竞争。

(三)转变对蓄牧业国内支持和保护政策

人世后,农牧产品的出口就不能补贴,国家必须利用世贸组织《农业协议》规定的绿箱和黄箱政策进行国内农牧业生产补贴。“绿箱政策”(是不引起农产品价格扭曲的补贴)世贸组织规则允许范围很广泛,如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科学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市场信息、水利设施等方面投入支持,均是合法的。在畜牧业上为争取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科研和应用技术推广的投入都是行之有效的。对于“绿箱政策”,世贸组织的规则没有设定补贴的上限,只要有能力都可以补,这是提高我国农牧业素质和农畜产品竞争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黄箱政策”是例外补贴,即所谓微量允许支持。根据世贸组织规定发展中国家可以补贴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0%,我国谈判中确定的补贴比例为8.5%。这样我国例外补贴可达1740亿元左右。实际上,我们的国情国力不可能补这么多,但会有大幅度增加。因此,政府要尽快完成国内农牧业支持政策体系的调整,才能使我国农牧业尽快适应人世后新形势的需要。

(四)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

随着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发生的范围逐年扩大,生畜死亡率居高不下。据统计,由于动物疫病。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0多亿元。因疫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和人工浪费、药物消耗等造成的间接损失每年可达800亿元左右。动物疫病也直接影响到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对畜产品的卫生要求日益严格,对许多疫病都有明确限制性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只因技术标准频频引发农畜产品出口受阻,成为我国走向国际市场的“拦路虎”。每年都有上百起出口农畜产品因质量问题退货,由于缺乏标准化而痛失良机,原因在于检疫不过关,特别是动物检疫方面,我国至今还未加入国际防疫组织,使得活猪、活鸡、冻肉出口非常困难。可以看到,一方面,我国出口农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技术阻力;另一方面,国外的农产品千方百计进入我国市场。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其实就是技术标准规则,控制了技术标准就占据了进人市场的主动。我国检疫标准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有近60种认证标准,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要想改变现有局面,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自己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对农畜产品的生产、销售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检测,确保食品标准和质量,积极促成农畜产品向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打通农畜产品的绿色通道,提高我国畜产品的竞争力。

(五)努力提高生产者和企业的素质,增强绿色标准化意识

农民以自己生产的产品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为应对人世后的挑战,必须按照科学技术的要求,强化企业和农牧民的绿色标准化生产意识,提高畜产品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价格、质量和信誉的竞争力。具体说,在价格方面,需要按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决策,按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改善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质量方面,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引人优良新品种,改进生产方式,减少对产品的环境污染,防止疫病损害,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对生产和营销环境的质量控制;在信誉方面,遵守市场规则,严守经济合同,增强企业、品牌和地区产品的可信度。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经济学系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四部委出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鼓励中小板上市 下一篇:浅谈企业整体上市对公司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