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与教育同行

时间:2022-10-11 12:43:06

让爱与教育同行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03-01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则不能称之为教育。”

爱是人最基本的需求,特别是我身边的这些中师生,她们只有十五、六岁的年纪就离开父母身边,来到这个陌生的校园,她们的情感非常脆弱;中学里,她们大多成绩不突出,她们不是老师眼中的佼佼者,其实她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尊重。每一个肯定的眼神,每一句适时的表扬,或许都会给她们带来动力,影响到她们的将来。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爱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享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幸福与快乐。记得当年我教02级写作的时候,02级5班有个女孩儿叫XXX,当我上课提问她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这个女孩儿也低着头不说话。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她终于抬起头,开口回答。而这一回答,也让我明白她自卑的原因:原来她带着固定正型的牙套。论长相,她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胖胖的,眼睛很小,一笑起来就会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和牙箍。刚开始,我也有点“以貌取人”,但后来和她接触多了,发现她很会替别人着想,慢慢就觉得她其实挺可爱的。于是我就经常找她聊天,辅导她学习,并告诉她一个人的外表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涵养;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丑小鸭”,要勇敢地抬起头, “丑小鸭”总有一天会变成高贵的白天鹅。慢慢地我发现她的写作成绩提高了,尽管在班里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并没有与我多么亲近。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在她发给我的短信中说道:“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XXX。谢谢您对我的关心,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后来通过她的短信,电话或是E-mail,我陆续了解她在大学里的生活——当了团支书,参加了学生会,入了党……很是精彩,处处成功。窗外的柳芽儿绿了,池塘里的冰也渐渐融化,经历了寒冬之后,我的“小鸭”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身上的美丽蜕变吧。

每每提及我的学生,总会有道不尽的感慨,讲不完的故事。

送走最后一届“3+2”制的学生,我任教新一届幼师班的英语。幼师班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尽管事前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是让我有些应接不暇。7班有个小丫头,第一堂课就很是吸引我的目光——齐刘海儿,披肩卷发,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坐在那里活脱脱一真人版的洋娃娃。“这该是个听话乖巧的女孩儿吧。”我在心里偷偷下了这样的定义。可是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这丫头越来越引起我的关注,我也越来越体会到老祖宗那句“人不可貌相”是多么的有道理。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看闲书,累了就趴在桌上睡大觉……问问其他科的老师,情况基本相同。唉,敢情儿这孩子是顶着天使的外表尽干些恶魔的“勾当”啊。怎样挽救这迷途中的“小天使”,让她对学习感兴趣呢?我开始了一步步的尝试。我经常在课堂上提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每次她都会站在那里,两眼泛着无辜的光芒,保持着沉默。我一点一点的提示,一步一步的启发,可是任君百般提示循循善诱,我自巍然挺立启而不发。首次交锋,我铩羽而归。通过各方渠道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入学早,她比同班学生小2岁,所以一直以来老师对她都是一种过度呵护的态度,而她也一直拿着这种呵护与保护当成理所应当,做事由着性子来,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二度交锋,我改变了策略:既然正面进攻不下,那就曲线救国——既然她不对英语学习感兴趣,那就让她对英语老师“感兴趣”吧。课堂上,当她又一次玩手机自拍的时候,我来到她的身边:“从那个角度拍会发虚,显得脸大哦。”她吃惊地看了我一眼,打开照片看了看,果然显得有些虚胖。我接着告诉她:“侧45度一点,从上向下拍最合适。”我一边说一边指导她找准角度,拍完效果果然好了很多。看着前后两张自拍照,我发现她的眼里多了份灵动。我知道这次,我成功的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后来我又一次次指导她不同的自拍技巧,而她也开始主动和我打招呼问好,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对凡事都不在意,对哪个老师都不搭理的样子。虽然她还是不爱学习,但是我发现她在课堂上玩手机,玩自拍的次数少了,多数时间她会打开课本,然后一节课都盯着我。有时,她会在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给我看她新的自拍作品,而每每这个时候,她都会紧张的看着我,如果我点头说很好,她会高兴地又蹦又跳;如果我说这里或那里不合适,她会像个没得到糖果的孩子般沮丧,然后下次会拿着重拍的给我看,一次次一遍遍直到我点头说很好为止。其实,她也是一个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孩子,而不是老师一味的敷衍纵容。今年教师节,我收到她寄给我的礼物——一张光盘,她说这是她所在的幼儿园庆“六一”晚会上她的表演,她说老师我想你。打开光盘,这是一曲歌伴舞《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看着屏幕上那略显成熟的熟悉面孔,我泪如雨下……

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她们是带着故事来到我们身边的。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尽量去了解这些故事,去了解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的爱和关怀为她们点亮前进路上的灯。

上一篇:建立学习共同体 打造新型师生关系 下一篇:用心创造生活 赢得幸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