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11 12:10:19

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长期困扰房地产开发商、设计、施工等部门的一个难题。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为研究对象,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产生原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以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弥补措施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与对策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弥补措施

在目前的商品房和保障房住宅中,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长期困扰房地产开发商、设计、施工等部门的一个难题,由于这些裂缝的存在,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有时甚至导致渗水现象的发生,由此常常引发消费者的投诉与不满。严重时引发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矛盾。通常情况下,沿建筑物纵向板底的;在跨中 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的板底;房间的阴阳角;沿预埋管线方向为裂缝发生的常见位置。究竟是何种因素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问题频发呢?本文认为可以归结到包括钢筋混凝土材料自身特性因素、设计因素、建筑材料选取因素、载荷因素以及预埋线管因素这几个方面当中,基于此,从楼面裂缝防治与楼面裂缝弥补这两个方面对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出了分析与总结。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产生原因

(一)钢筋混凝土材料自身特性因素。现浇楼板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厚度远小于长度及宽度,在空气中的表面积远大于其它结构。由此造成此种结构在混凝土浇注、凝结的过程中,水分的蒸发面积大,尤其是在高温、刮风、相对湿度小的天气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容易急剧蒸发,体积收缩大,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较小,体积变化也较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上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产生干裂,形成了裂缝。

(二)设计因素。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由于设计周期短且认为板的设计过于简单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相对受力较大和复杂楼板配筋不足,或者对处于露天环境的楼面没有采取双层双向配筋,为后来楼板开裂留下隐患。另外,对混凝土的研究表明,房屋的室内外温差不一致会导致房屋结构各构件的变形不均匀,从而在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同时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在结构内部产生收缩应力,且房屋越长,上述因素影响越大,为此,房屋的总长度超过一定数值时,便要设置伸缩缝或采取其他的一些计算构造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做了规定。设计人员在设计此类结构时,对一些长度接近或者超过相关结构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限值时未在相应位置设置伸缩缝也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同样也容易导致楼板裂缝。

(三)建筑材料选取因素。目前现浇混凝土建筑材料多选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上配合比设计时,考虑混凝土拌合物在泵压作用下,由管道输送的特点,对其水泥用量、塌落度、砂率等方面做了特殊处理,以使其满足泵送的要求。泵送技术及工艺的要求,使得泵送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偏小,砂率偏大,特粉细砂用量加大,掺加粉煤灰及外加剂,是造成泵送混凝土早期裂缝产生的内在原因。

(四)载荷因素分析。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4-2002)明确规定:在混凝土自身强度达到1.2N/mm?之前,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不得在混凝土上部位置进行模板与支架的安装作业。然而实际施工现场却并非如此:混凝土在未养护充足的状态之下于现浇板上加荷作业,从而导致现浇板受到振动荷载作用力影响而出现不规则形的受力裂缝。对于此种裂缝而言其是永久性的,需要特别关注。

(五)预埋线管因素分析。在房屋建筑所涉及到的多根线管集散部位,混凝土楼板厚度无法保证,可能导致应力呈现出瞬时性集中状态,从而致使楼面裂缝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分析

(一)预埋线管位置楼面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分析。针对上文有关预埋线管导致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现场施工人员应当在粗管线或是多根线管的预埋位置增设同线管保持垂直式状态的短钢筋网。短钢筋网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抗裂,其架设间距参数应当控制在100mm范围之内,长度取值在300mm以上。特别注意:在针对短钢筋网进行敷设作业的过程当中,钢筋网片中心位置应当与线管中心位置重合。同时,一旦发现混凝土截面受到线管预埋因素影响而呈现出显著削弱问题,应当参照预留孔洞的构造方式,沿四周位置上下分别布置两个d12mm的抗裂构造钢筋,钢筋布置形式呈“井”字型。

(二)建筑材料吊卸区域楼面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分析。根据笔者设计和现场经验,首先,建筑施工项目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过快,混凝土在浇筑作业完成的情况下应当确保其预留24h及以上的养护时间,保证拆模前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其次,由专人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强度进行实时测定,以1.2N/mm?为限,待混凝土强度超过此限值后方可进行模板及支架装置的安装作业;最后,模板及支架安装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施工材料在传递至施工楼面后,第一时间应当做到分散放置,最大限度的控制楼面振动与荷重。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施工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分析。首先,对现浇板的养护作业予以详细关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4-2002)明确规定:在常温状态下,混凝土浇筑作业12h以内应当进行覆盖保温养护作业,一般来说,养护时间应当控制在7d以上,一方面控制混凝土受温差影响产生裂缝,另一方面确混凝土自身的水分含量,避免因水分缺失而导致的收缩性裂缝;其次,对混凝土砂、石粒径参数以及含泥量参数指标予以严格控制。混凝土砂应当选用中粗砂、石子粒径参数应当控制在0.2~0.5mm范围之内,且砂石含泥量应当以1%以内为宜;最后,考虑到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好发于板角位置这一因素的影响,应当在板阴、阳角位置增设d8@150mm且长度参数为1800的放射筋装置,尽可能的满足板角应力需求。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弥补措施分析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一旦开裂,可采取如下弥补措施。首先,如楼地面上部建筑找平层的厚度过大,施工时可在找平层内部增设钢板网或钢丝网。此种处理方式有效利用了楼地面上部为地板及地砖覆盖的这一因素,在弥补楼面裂缝的同时兼顾了美观;其次,在楼面裂缝出现在板底时,考虑到板底位置粉刷层厚度不高的因素影响,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可选用复合强纤维材料对裂缝位置加以粘贴弥补;最后,若楼面裂缝处受力较大且宽度还在发展,则应当选取350~400mm粘贴宽度的复合增强纤维对其做加固处理,该处理方式在确保抗拉裂补强质量的基础之上对楼面粉刷及装饰效果的影响极小,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

四、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不可避免,但可以控制。主要原则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设计阶段细心设计,消除设计隐患;施工现场,严格按图施工,完全有条件控制楼板裂缝。本文围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分析与总结,以期能帮助解决目前的商品房和保障房住宅建设中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10).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3]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4]周克荣,顾祥林,苏小卒.混凝土结构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5]霍永杰.吴冬云.赵素娟等.浅谈馨园小区29#楼楼面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J].科技风.2009.(16).102.

[6]贺翔.高层建筑结构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和处理防治办法.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0).175.

上一篇:浅谈住宅建筑用采暖系统 下一篇:谈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水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