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及措施

时间:2022-10-11 12:01:57

试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及措施

摘 要:创造一个优良品质的建筑工程,是多方面、全过程的非常复杂和艰辛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牵涉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认真把好每个环节,才能创造出优质工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施工组织;措施

Abstract: To create a goo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many aspects, the whole proces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process. Project management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each link work, conscientiously do a good job of each link, in order to create high quality projec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直线型模式

在直线型模式里,总承包商一般仅对分包商接工程总造价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分包商一般是以总承包商的某个“项目部”的名义进行施工和对外活动,但这个“项目部”实际上是独立于总包商的,这种模式下分包商一般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承包商对分包商除了收取管理费外,不参与分包商的经营活动,对分包商的管理相对处于失控的状态。

直线型模式的优势是:对总包商而言,这样的模式几乎不存在管理成本和费用,同时又能增加企业业绩和产值;对分包商而言,也不存在约束行为的指令源,对项目的实施和事件的处置拥有绝对的处置权且不存在其他的管理费用摊派。

直线型模式的劣势是:对总包商而言,由于不直接管理,分包商的素质参差不齐。按现行法律法规,总包商对分包商承担连带法律责任。因而存在巨大的管理风险;对分包商而言,对本身技术力量的估计往往不一定准确,缺乏技术力量和管理的支持,同样可能带来相当大的管理风险。

2.矩阵型模式

在矩阵型模式里,分包商与总包商都以法人的地位签署分包合同。合同的法律地位自然由公司的分包职能部门选择合适的分包商承揽总包项目的分包工程,签定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项目部管理执行。在矩阵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里,总承包商和项目部对分包商都负有管理权限,指令的执行需要两个指令源的认同。

矩阵型模式的优势是:总包商掌握着较项目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总包商的采购发包管理更为规范和程序化,又有能与承包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优势。总包商集中管理发包,能够在市场中找到更有价值的(性价比最佳)分包价格,有利于总包商对项目成本的宏观控制;对于分包商而言,由于有两个指令源的控制,管理风险较小,同时,借助总包商的资源和力量,能够提供稳定的业务来源和培养起相对固定的施工班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矩阵型模式的劣势是:总包商的项目管理部门在中,存在一些信息不明,形成“难管”局面。同时,管理路径过长,有可能因为指令的时滞导致管理效率的低下和内耗过大。对分包商而言,指令源有两个甚至更多,这样同样导致执行力的减弱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缺乏能力。

3.非对称矩阵型模式

在非对称矩阵型模式里,项目部根据项目需要。自行寻找和选择分包商,由公司授权项目与分包商签定分包合同,工程管理由分包商直接管理。这种方式效率高,发包便捷,更贴近实际,项目管理较为有力。总承包商只是做例行的管理,主要的管理权限由项目部管理,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矩阵结构里,这种方式是以项目部为主导的,这样的矩阵是不对称的。

非对称矩阵型模式的优势是:对总包商而言,这种方式效率高,发包便捷,更贴近实际,项目管理较为有力。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率和成绩,如融垫资、超范围施工等。同时,可以缩短管理路径。对分包商而言,指令源减少,同样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和推进。

非对称矩阵型模式的劣势是:由于项目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找到最低价格实现成本探底,宏观上对成本控制不利,管理上一旦发生恶性的事件,互相推委,出现失控局面。对分包商而言,指令源减少了,管理风险也增大了。

4.复合矩阵型模式

复合矩阵型模式是公司发包与项目部发包相结合,对大中型的、复杂程度高的、合同额较大的分项由公司集中控制。小型的、简单的、合同额不大的采用项目部自行处理,公司审批认可的方式。

复合矩阵型模式的优势是:对总包商而言,这样既能便于宏观控制,又符合分包是项目分项工程的分包,能有利的调动项目团队的积极性。同时,实际上这种模式是对矩阵型模式和非对称矩阵型模式的一种整合,能够同时发挥两种模式的优点。

复合矩阵型模式的劣势是:这种模式是对矩阵型模式和非对称矩阵型模式的一种整合,具备两种模式的缺点。同时,由于分包商的上级指令源来自不同的位置,有可能导致交叉作业的分包商之间产生协调工作上的问题和矛盾。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具体措施

建筑工程各阶段的实施是微观的管理实践, 它也检验管理方法的成效和好坏, 好的管理具体实施时会使工程各阶段、管理程序的衔接有条不紊,对实现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等目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重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工程中标后,建设施工单位既要着手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又要对中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完善,从生产、技术及要求和施工的关键部位、安全、质量保证措施为主线,拟定科学合理的具体实施细则,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科学地组织施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成本,文明施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必须使项目部各相关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落实。

2.精干施工管理人员,组织专业队伍合理施工

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及作业队伍要少而精,做到一方面需要广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一专多能,减少计划外用工,降低外雇人工费支出,既可以增加职工收入,又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和具体的业务加以贯彻落实,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做到对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了如指掌,能够在施工中组织专业队伍连续交叉作业,使工序衔接合理紧密,避免窝工,既能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要求,又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因此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是实现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3.合理安排和调度现有机械设备,提高机械的利用率

机械设备在选型和搭配上要合理,充分考虑施工作业面,路面状况和运距,施工强度和施工工序,在不影响总进度的前提下,对局部进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做到一机多用,多机合理分配,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提高机械的利用率,杜绝出工不出力,最大限度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使机械满负荷运转,以达到减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下一篇:浅谈砼外观质量的几种缺陷及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