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谈

时间:2022-10-11 11:12:29

高中政治课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谈

【摘要】当前思想政治课除了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目的外,还要让学生用所学书本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现象,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生活,并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政治课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再加上学生涉世未深,令人感到抽象沉闷、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厌学情绪。想想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度过,很有同感。于是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引导学生由“厌学”到“乐学”。因此本文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和教学实例,通过创设学生的乐学情境,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政治课打造成一门真正的生动、高效、实用兼具艺术特点的科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 幽默 时事政治 情境教学 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强大力量,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内驱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学生才有学习的热情与求知欲,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一、为课堂添一点笑声——教师语言要幽默

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魏书生也说:“尽量做到每堂课都有笑声。”教师的幽默能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使学生形成幽默的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鼓舞学生前进的勇气,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三字经》有云:“教不严,师之惰。”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说教师上课应该板起面孔,以树立教师的威严。但威严并不来自于板起面孔,事实上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远离你,无法接近你直到最后讨厌你。要实施愉快教学,应该带着微笑去上课,让微笑永驻课堂的45分钟,这样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师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学习和研究。老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平等交谈,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鼓励少训斥,多点拨少包办,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你的课,做到在政治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会说。

二、巧妙导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教学与恰当地导入新课是分不开的。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场好戏的序幕,导入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双边活动以及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针对学生爱听有趣故事的心理,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可先讲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本节课要讲的课题。这种导人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在讲“生活与哲学”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们不妨可以先讲述丛飞的故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而自己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付不起,在临死之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给社会、长留人间。讲到这里,试问学生应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和价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顺水推舟,导人新课,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高中经济常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时,恰逢周五,我是这样导人的:假如下个月《同一首歌》栏目组到我县演出,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节目,那你会买什么前去助兴呢?同学们纷纷回答“荧光棒”、“鲜花”、“小彩旗”等等。而我们现在能在当地市场上买到这些商品吗?不能怎么办?学生又纷纷回答“可以让商家提前订购,生产者根据需要马上生产”;“可以用类似商品替代,能达到目的有啥用啥”。同学们你一言他一语积极参与,激情高涨,此时进行设问:大家知道这里蕴含着什么经济学道理吗?假如将来你成了一个生产者或经营者,能抓住这里的巨大商机吗?

这样的导入,学生容易理解,会使学生体会到政治学科的实用美,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励学生主动探求本课要学内容。

三、结合时事政治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时政事例不但内容丰富生动,而且和教材有一定的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上政治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政治教师要学会运用时政来巧解重点难点,这样可以使书中枯燥的原理变成在生活中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国家要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时”,我首先播放了一些视频画面”2010年,涨字成最流行语,食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一直到现在的“辣死你”接力不断,物价全面上涨。同时播放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信息:2010年10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2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04月0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第一个视频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第二个视频分析我国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策,让学生在了解时政的同时,轻松的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

再如讲“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这一节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最新时政,展示:2011年3月11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损失惨重,地震后后,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纷纷参与救援。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1)有哪些组织参加了这次国际救援行动?(2)他们是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3)联合国在救援行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联合国都有哪些作用”这样把单纯的理论观点寓于现实事件的主题之中,增加了政治知识的时代感、真实感,使学生不再觉得政治是抽象乏味、是遥不可及、与自己无关的东西了,学生从“要你学”的被动方转换成“我要学”的主动方。

四、巧设疑问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死的概念或记忆多少死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述,不去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只会使他们昏昏欲睡。因此,教学过程中适当、巧妙地设疑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学习“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房价不断上涨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买房?学习“政治生活”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我们可以提问“在反恐问题上为什么中国与美国能一拍即合?”这种问题一出,顿时就激起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五、运用成语、故事、幽默语言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经典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笑话的恰当运用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特别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如在讲“生活与哲学”中善于抓主要矛盾时,教师可以用“好钢用在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这样的俗语帮助理解: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可以用“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成语、俗语帮助理解。在讲“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时,不妨用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实现寓教于乐。

在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时,可引用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讲“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这一教学内容时,可根据,“我国现在每年净增人口一千多万,相当于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的人数”,照此推论“我国一年就能生出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几年后我国就可以生出英国、日本、美国来,真该为我们国家的巾帼英雄们颁发勋章。”这样学生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还了解了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可见通过对成语、故事、笑话等多种方式的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很快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注重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高中政治教学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还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

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时,我设置一个故事情境:在国企改革中必然会出现职工下岗问题。时值中年的李某夫妇所在企业因经营不善最终破产,面对下岗二人一愁莫展,上有要赡养的老人,下有要供上学的孩子,而自己年龄上又不占优势。面对严峻的现实,你认为他们应走出困境实现再就业?指出你的合理建议。同学们进行一番思考后便纷纷谈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夫妇二人要转变观念,用自己在原企业的特长可以到其他小的非国有企业去谋职”;“男的可以学开车跑运输,女的卖票或帮忙,现在国家下大力度整治超载,搞运输应有市场潜力”:也有的说:“他们可以回农村老家,承租大片土地进行规模养鸡、规模种田,也来个规模化经营,”另一个学生连忙补充道:“别忘了瞄准市场,科学养殖,要进行市场化经营”,又一个同学接着说:“提起养殖,我认为还应学学计算机,也来个电脑配料;多看相关书籍了解动物习性,听说奶牛如果定时听一些适合的音乐,它会产更多更好的奶,也体现人文关怀”:也有的同学说:“一开始他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可从最简单的做起,放下架子一切从头开始”:还有的说:“除了自身努力外,当地政府部门还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创造条件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正可谓内外因相结合”……就这样,同学们谈得有声有色,有条有理,把我们所学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以及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与现实结合了起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深入到课堂、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做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同学们发言的最后我以刘欢的一曲《从头再来》作为结束,让学生在“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歌词中深受启迪。总之,在政治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巧妙地设置情境,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变外部说教为内在需求,化枯燥为生动,变沉闷为轻松,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神奇,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使政治课充满生气和灵气。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清苹改变政治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学习环境[J]新乡日报,2007(8)

[2]谭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J]安顺学院学报,2007(9)

上一篇:河南省试点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确定 下一篇:历史教学中“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