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时间:2022-10-11 11:11:57

多层螺旋CT对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脊柱侧弯是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旋转而形成一定弧度或曲度的畸形,其矫形处理常需要全脊柱的立体总观。以往单层螺旋CT的全脊柱扫描时间过长,受检者由于呼吸及不自主运动而无法完成螺旋扫描时的屏气,导致扫描不能连续,同时扫描后重建间隔过大、技术欠佳,除横段面观测外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随着CT 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层螺旋ct(MSCT)的推出,其快速大范围覆盖扫描技术和优秀的Z轴空间分辨率使得全脊柱扫描变得容易,而且图像优秀;同时图像后处理技术成为全脊柱成像后另一项必须的技术,完全可以胜任脊柱重建的需要。本文探讨16层螺旋CT全脊柱成像对脊柱侧弯患者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研究对象共50例,男20例,女30例,平均20(15~35)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其中20 例表现为单胸椎主侧突,30例胸腰椎双主侧突,5例颈胸椎主侧突。

扫描方法:GE公司的Lightspeed16排高速螺旋CT机,取仰卧位。扫描范围:根据侧弯程度及类型确定。扫描各参数如下:每圈螺层16层,周旋时间05秒,IC(准值)=25mm,SW(有效层厚)=50mm,P(螺距)=1375,RI(重建间隔)=25mm。FOV(感兴趣区):500~700mm。扫描范围:200~300mm,矩阵512×512,平均扫描时间约25秒,120kv,200mA。

图像处理: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薄层至0625~125mm,并以bone plus法重建,在ADW 42工作站以MPR、SSD、VR等方式重建,以最佳显示所需观察部位为目的,可任意旋转角度以观察脊柱情况。

结果

脊柱侧弯的MSCT观察:根据临床分型的不同,可以诊断单胸椎主侧突,共计40例。MSCT 重建后顶椎位于T8者15例、T9者5例,整个侧凸发生在胸椎区。胸腰椎双主侧突30例,重建后表现为胸椎的右侧凸、腰椎的左侧凸。所见30例患者胸椎与腰椎的侧凸角度、旋转及与中线的距离相近,但腰椎侧凸的柔软性大于胸椎侧凸。5例颈胸椎主侧突,表现为颈椎与胸椎的侧凸。

MSCT重建效果(MPR/CPR、3D2SSD与4D2angio)的观察:5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MIP效果最差,由于周围肋骨的阻挡使胸椎侧弯畸形的椎体等结构无法判断;MPR冠状仅对观察50例患者的椎体侧弯程度可以。但由于特发性脊柱侧弯均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前凸或后凸的变化,而在MPR 中显示图像的不连贯性,通过CPR的曲面重建可以显示椎管内状态;所有患者的3D2SSD重建对脊柱侧弯的椎体显示均优于MPR效果,重建图像通过旋转可以发现脊柱的前后凸改变,而椎管内结构显示明显不如CPR,同样对椎旁脏器的评价由于3D2SSD重建的阈值取自骨性组织不能显示而无法评价;4D2angio对所有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评价最好,不仅可以调节所需观察的区域密度:如骨性结构的重建,同时可以观察周围的不同密度脏器,在5例发生颈胸椎主侧突患者肺组织受到旋转椎体的挤压但支气管可透气未见肺不张。

讨论

脊柱侧弯近来来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一种常见病。特发性脊柱侧弯更常见,特发性脊柱侧弯(IS)是指脊柱有侧弯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合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特发性脊柱侧弯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多见。此病的发生常在青春前期伴随青春期可发展迅猛,当弯曲达到一定程度时,仅靠手术矫正。以往的临床检查仅根据传统的X线摄片即可完成诊断。然而在脊柱侧弯植入物手术中,由于仅脊柱后方结构被暴露,因此对于手术完全修复椎体的三维运动轨迹是十分困难的。国外有文献[1]仅研究了12种术前影像检查技术,即断层及CT评价,通过对不同手术入路模型的测量以评价不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包括植入物的最小限度的创伤点即植入距离于椎体的旋转度,研究发现断层平片植入物距离为59mm,椎体旋转于实际的误差44°,冠状面67°,矢状、横断面50°,而CT的准确性显著增加,CT扫描并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技术,但由于考虑全脊柱CT扫描的范围过长而不为常用,我们检索到对于脊柱侧弯的多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重建技术的研究未见报道[2]。可见在MSCT应用至全脊柱扫描前,X线片检查是诊断和评价脊柱侧弯的最主要的手段。通过X线片可以确定侧弯类型、部位等。其中对侧弯的Cobb角度的测量尤其重要,一般认为>30°同时顶椎旋转>30°者,病变的进展快,必要时须手术缓解。对于无论Cobb角度或顶椎椎体的旋转度MSCT的后处理无论MPR、3D2SSD或4D2angio均可在冠状重建图像中获得,不仅如此,通过矢状重建尤其CPR、3D2SSD可以获得相当于X线侧位的影像用以评价脊柱的生理性前后凸的改变,但是传统的X线片检查包括的侧位动态摄片,以观察手术需要融合的上、下终椎,同时通过观察正位的髂骨的骨骺状况可以判断发育的状况,推断侧弯的发展程度,因此传统的X 线检查仍不可替代。

MSCT各种后处理评价的价值:对于MSCT的各种后处理评价中发现,MIP的重建由于肋骨的相互重叠,需要旋转一定角度才可观测,但难以辨认侧弯的顶椎等有用的信息,因此建议不易选择此后处理方法。MPR/CPR最为简单,但实用性较差,原因在于椎体侧弯的发生并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水平上,在单一的矢状或冠状位重建图像无法显示椎体的弯曲与旋转。

上一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护理 下一篇: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