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1 09:37:58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自苹果公司的AppStore开办以来,软件行业受到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刺激而迅速活跃。Android、Symbian、Windows Mobile、iOS、MeeGo、BlackBerry OS等操作系统不断更新,不断推出新的应用软件,而平板电脑iPad的出现再次将火爆的移动互联网推向“高潮”。面对如此火爆的市场需求,围绕“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必然旺盛,我国高等院校如何在机遇面前为行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如何设置适应行业需要的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特殊性,这个行业所需的技术人才应当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不仅要具备多种软件技术开发能力,还应掌握跨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对行业要有敏锐的“嗅觉”。

位于山西太原的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它在建成“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以后,继续向新的技术领域进行拓展。新创办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是以数字视音频制作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体应用手段,侧重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数字媒体传播、表现、互动的多学科结合的特色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满足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需求,培养计算机、电子信息及通信、媒体制作与传播等学科相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的学生将掌握多个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媒体制作技术。最终学生可以独立从事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可以进行数字媒体的制作、应用、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具备在新媒体应用环境下设计、集成、开发、使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将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如游戏制作公司、应用软件开发公司、移动运营商、网络传媒机构、数字媒体内容提供商、数字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等。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为了使学生最大程度满足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行业需要,2010年12月,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投资数十万元建成了山西省首个“3G移动开发试验室”。该实验室能够满足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需要,配备有项目开发沙盘、实验测试手机、专业开发软硬件等实验设备,可以进行Symbian、Android、J2ME、MTK平台的手机应用软件开发。该学院拟重点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继续增加实验条件的建设投入,增加iOS、Windows Mobile、BlackBerry OS等操作系统软件开发设备,目标是建成全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专业实验室。同时继续拓展平板电脑应用开发、机顶盒等新媒体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以及数字媒体创意开发等实践研究方向,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期、实践时期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对口专业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尚属稀缺,有部分人力培训机构有定向人才培养,但是没有构成学科专业体系。就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名称而言,我国高校有同名专业但都偏重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制作技术方向。调查结果表明该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备鲜明的行业独特性。

为了能够高质量地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紧跟时展步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经过了仔细的研究,继续在实践中贯彻学院“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构建专业、实践、就业三个平台;坚持教学、科研与创作,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教师、学生与行业专家“三个三”结合;抓住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五个环节;落实思想、组织、条件、制度、评估五个保障。①

在“三五式”实践教学理论基础上,学院设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思想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运用实训理念,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紧密配合。实训大纲独立制定,实践环节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相一致,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四大基本能力:综合应用技术能力、媒体艺术理解能力、项目开发沟通能力、设计实践创造能力。因此专业的教学体系围绕着四条主线进行设计,其核心是“围绕着能力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针对综合应用技术能力进行广泛的专业技术教学。由于专业所涉及的课程跨多个学科,所以各个学科关键技术课程都应当进行教学,但是不必精通某一个专业学科。教学计划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各个学科领域,掌握行业需要的专业重点知识,具备拓展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这其中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掌握重点知识,即学即用。实践教学主要用于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人才培养分层次进行,将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进阶技能,因材施教。

第二,针对媒体艺术理解能力培养进行技艺培养并重的实践教学。强调技术和艺术共同培养,同时兼具两种素质,体现“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技术、艺术和人文素养相结合。这里有别于艺术类人才培养,并不是要理工科学生去学习“绘画”,而是他们要具备适当的艺术素养、艺术理解能力,适应现代软件开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需要,适应企业项目团队建设需要,使他们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具有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领导能力。

第三,针对项目开发沟通能力培养,设置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课程实践、项目实践、联合实践所占比重较大,超过50%,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定的实践教学新形式有项目答辩、作品演讲和展示、团队竞赛等,使学生脱离学生角色而成为团队成员或职业角色,实践职场环境,实践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

第四,针对设计实践创造能力培养,进行真实的项目开发。不仅是毕业实习锻炼,学习期间校外实训就是真实的项目开发实践,校内实训和联合创作都是依照实际项目开发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立项、需求设定、框架设计、代码编写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的修改过程,并且进行严格的作息时间要求,仿佛在企业工作一样。创意构思要经过团队讨论、辩论才可获得通过。最终的项目成果并非是练习实践而是真正能够转化为产品的应用程序。

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已经创建,在学生培养方面还在进行着实践探索和研究。面对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需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如何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如何分层次培养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将是学院进一步探索研究的课题。

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培养必须紧密跟随行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学科内容、教学实践环节,引进最新的技术充实教学内容,开发新的教学项目案例,是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为了能够适应行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本文责编:邵满春

注释:

①王建国:《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的“三五式”人才培养》,《职业技术教育》,2009(36)。

上一篇:信息时代的“多元融合” 下一篇:凸显客家特色打造“本土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