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时间:2022-10-11 09:28:53

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及追踪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及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对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细菌的菌群分布及药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培养出细菌322株,255株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67株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较高(>70%);革兰阳性菌对左旋氧氟沙星、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率较高(>80%)。结论:加强ICU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保持病房的通风,有助于控制和减少感染的发生,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 ICU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 耐药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07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8月入住ICU 3天及以上,符合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下呼吸道感染”标准的所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

方法:按常规以一次性吸痰器取痰行细菌培养,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分离、提纯及生物化学鉴定。采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革兰阴性菌采用GNS143药敏分析、革兰阳性菌采用GPS119药敏分析。

药敏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粪肠球菌ATCC 29212、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结 果

菌株分布:共培养、分离出细菌3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5株(792%),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78株(242%)、鲍曼不动杆菌42株(13%)、铜绿假单胞菌38株(118%)、大肠埃希菌29株(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1株(65%);革兰阳性菌67株(20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143%)、溶血葡萄球菌11株(34%)、表皮葡萄球菌8株(25%)、粪肠球菌2株(06%)。

药敏试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见表1。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左旋氧氟沙星、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率较高(>80%)。

讨 论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对于ICU肺部感染患者,在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前,推荐使用“降阶梯疗法”[1],即当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尽可能根据临床情况及药敏结果修改治疗方案,改用针对性强的、相对窄谱的抗生素予以降阶梯处理,在尽可能早地控制感染的同时,尽量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诊疗和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或戴手套,强化无菌观念,正确执行各项操作;设置层流病房,改善ICU的通风条件都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重症肺炎初期经验治疗的抗生素选择降阶梯疗法策略.新医学,2007,33(7):390-391.

上一篇:新时期护士长管理 下一篇:小剂量用药计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