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探讨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1 09:02:59

着重探讨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具有建设规模庞大、桥梁工程结构形式复杂、施工标段界面多等特点。所以做好高速公路测量控制在整个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测量工作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gps公路测量中的应用作以下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测量;GPS应用

一、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省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公路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公路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公路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公路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理,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

二、关于测量工作整体构思

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测量工程师首先积极对设计图纸和资料进行熟悉,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对交桩单位提供的桩位、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测量、监控工作计划。除此之外,在工程建设中,由于高速公路等级高,对施工测量及测量保证精度要求也很高,所以施工单位有必要根据所承包工程的特点、条件,确定工作方法、仪器配备、人员组织等。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积极帮助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测量工作计划,以此指导测量工作的实施,使得现场具体操作人员有章可循,从而保证测量工作的连续性及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施工单位编制测量规划后,对自身的测量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指导性,同时,测量监理人员也可根据编制的测量计划进行检查和督促,从而加强监理的监控力度,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与摩擦。

三、严格审查首级控制测量方案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首级控制测量工作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设计部门提供的首级控制,没有确切的精度分析,可信度低;工程所占区域面积大,各桥梁、匝道分布比较凌乱,占地面积大;主干线和部分匝道跨越已完工通车的公路,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因此,具体实施方案的确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施工单位测量专业人员的实际技术力量和业务水平、工作习惯、仪器配备等不同,所以作为测量管理工程师必须在开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和地理环境,依据测量规范要求与施工单位统一意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确定首级布控方案。只有采取的措施得当,控制方法合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四、确保施工放样准确无误

施工放样工作直接为施工作业服务,该项工作在工程建设中所占比重也是最大的。平面控制完成后,在布设控制点时,要力争保证合理;在重点部位,例如桥梁的起点、终点、大桥的中间两侧必须布设工作控制点,从而保证施工的需要;放线测量一定要严格控制放线距离,从而减少由于视距及角度产生的偏差,将误差压缩到合理的范围以内;在桥梁的桩位放线、柱位放线、盖梁放线时,应尽量使用同一工作控制点进行,消除工作控制点相互产生的误差;在放线测量中,每次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归零程序,检查仪器在操作中是否发生移动而产生错误;在高程测量中,必须归零或回归到临近的水准点上,减少错误的出现。同时,监理要仔细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放样报验单,并对放样点位进行现场实际检测,确保放样点位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五、加强测量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在桥梁建设中,桩柱之间是否保证其设计中心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桩柱设计中心保证统一,不仅可以保证有效的衔接,而且保证了梁柱的受力条件。桩、柱、盖梁在施工中一旦产生偏差,超出规范要求,必然使整个桥身产生受力条件的改变。所以,要求施工单位除了保证桩位放样的准确以外,还要对已完成的桩顶、柱顶、盖梁顶进行检测,而且监理应加大检测频率,力争做到100%的检查控制。

六、力争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测量仪器的不断更新,GPS定位系统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建设测量控制网要求等级高,特别是在路线穿越山岭重丘时,测量路线布设难度大,观测视线差,控制网精度难达到。因此,在首级控制网建设及中长隧道口应力争采取GPS进行控制点观测,以提高控制精度。

(1)GPS测量的主要特点:

测量精度高

GPS观测的精度明显高于一般常规测量,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10-6,在大于1000km的基线上可达1×10-8。

测站间无需通视

GPS测量不需要测站间相互通视,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点位,使得选点工作更加灵活方便。

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在进行GPS测量时,静态相对定位每站仅需20min左右,动态相对定位仅需几秒钟。

仪器操作简便

目前GPS接收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智能化,观测人员只需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及开机后设定参数,接收机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和记录。

全天候作业

GPS卫星数目多,且分布均匀,可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续进行观测,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提供三维坐标

GPS测量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其高程精度已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2)GPS的工作流程

选点

GPS测量测站点之间不要求一定通视,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因此,点位选择比较方便。但考虑GPS测量的特殊性,并顾及后续测量,选点时应着重考虑:

每点最好与某一点通视,以便后续测量工作的使用;

点周围高度角15°以上,不要有障碍物,以免信号被遮挡或吸收;

点位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电线等,以免电磁场对信号的干扰;

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交通方便、有利扩展、易于保存的地方,以便观测和日后使用;

选点结束后,按要求埋设标石,并填写点之记。

观测

根据GPS作业调度表的安排进行观测,采取静态相对定位,卫星高度角15°,时段长度45min,采样间隔10s,在3个点上同时安置3台接收机天线(对中,整平,定向),量取天线高,测量气象数据,开机观察,当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时,按接收机的提示输入相关数据,则接收机自动记录,观测者填写测量手簿。

(3)GPS数据处理

GPS网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采用随机软件完成。经基线解算,质量检核,外业重测和网平差后,得到GPS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其各项精度指标符合技术设计要求。

七、注重各合同段的相互联测

为保证各合同段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的数据相对统一性和系统性,应在工程一开始就明确具体要求。由于各合同段之间使用的仪器、工具、各自的工作习惯、人员配备、工程特点、地形、地貌条件,工作环境都不尽相同,从而所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各合同段自行完成的控制网只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各系统中由精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误差极易给工程造成偏差,为消除各独立系统产生的误差影响,应要求各合同段之间加强相互联测检查复核工作,将误差压缩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李青岳等.工程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2]付超,刘涛.谈GPS定位系统在公路测量上的应用.科技风,2010.

[3]吕庆普.公路测量中GPS技术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上一篇:公路桥涵地基加固方法浅析 下一篇:盾构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