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异常心理及其调适

时间:2022-10-11 07:50:19

后进生的异常心理及其调适

[摘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异常心理因素的存在是阻碍后进生进步和转化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关注后进生的异常心理,及时地帮助其调控。

[关键词]后进生;异常心理;调适

马斯洛心理学提出:“一个人行为不善,是因为他的基本需要被剥夺才做出的反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后进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和表现,正是因为他们的某种基本需要未曾得到满足,长期积累而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厌恶感等畸形心理。因此,对于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中必须以师生关系为支点,以需要为着力点,通过广泛的耐心细致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系统状况,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

一、自卑心理的调适

有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打得不牢,或是因为对于某一单元的学习遇到了困难,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后进生,内心往往充满自卑和矛盾。从而对老师产生疑惧心理,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得畏缩不前,甚至连同自身的长处和闪光点,也被自卑感深深地掩盖了。

此时,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因素。教师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多鼓励、多表扬,充分发挥他们在班集体中的作用,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没有感情投入是不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后进生虽然有他们的不足方面,但终究是无邪的孩子,他们暂时落后,并不表示他们愿意远离人群、远离小伙伴、远离老师。他们同样渴望欢声笑语、渴望纯真的友谊,更渴望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不可因其某方面不足而讨厌他,也不应“恨铁不成钢”而歧视他,更不应当他也有进取心时而怀疑他、挫伤他。教师对于这些学生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形式,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应该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效的、全方位的正面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后进生,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师要从各方面育人,那么应该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情况,身体状态,生活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取得很好的转化效果。教师对后进生的错误须正确对待、因势利导、严而不暴,要视后进生为朋友,加强同他们的交心谈心活动,建立起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转化后进生心理调适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二、孤独感及其调适

一些后进生总是感到他们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受到威胁,或是因为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老师的鼓励,或是因为受到优等生的奚落挖苦等,总使他们常常处于一种孤立无援、遭人冷落的心态中。缘于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他们往往表现出一些焦躁不安的情绪,并时常做出一些异样的举动,如恶作剧、大声喧哗等,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对自己的孤独心理作一些缓解和补偿。

在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教师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采取偏爱的态度。不应对后进生有任何偏见。相反,要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显露他们的闪光点和长处,使他们重新获得前进的信心和勇气,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走向积极。教育工作者对后进生的要求不宜过高,要分清阶段,逐级要求。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要任意指责。通过这样的方法,让他们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班级文化心理环境,消除孤独感。这样,他们对班集体就会产生“家”的感受,从而在内心产生上进的内驱力和约束力。

三、厌恶感及其调适

后进生在班集体中的成员地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他们一旦认识不到作为一名学生的价值和意义,便会自然地生出一种逆反心理。他们不仅仅是知识掌握不好,而且对班级、任课老师以及学校的活动等怀有厌恶之情,严重时有些后进生的思想品德还会下滑到危险的地步。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让优等生吃得饱,又要让后进生吃得消,让后进生也拥有成功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教师还要激发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后进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后进生对自己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和矫正,逐步走向自我教育。要帮助后进生正确认识自我。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班级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游艺活动、团队活动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其在班级有归属感,以填补心中的空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有所进步。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管窥 下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