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教学提问策略

时间:2022-10-11 07:21:08

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教学提问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课程中的集体活动注重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关键是教师要有“提问与应答”的机智,要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把握好“提问与应答”的度,善于捕捉孩子的信息,努力营造有效的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张家港市“十二五”立项课题“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研究”中,我们归纳了如下策略:

抽丝剥茧式

我们提倡一个问题,一个想法,一个答案,层层追问,抽丝剥茧,深入探讨,直至达到教学目标。因为活动中幼儿的问题与思考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很难一下子就达到中心地带。教师要抓住活动中幼儿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馈,比如在科学活动中有一幼儿问:马铃薯的种子在哪里?个别幼儿说:“用刀切开来看看,大概躲在里面吧!”教师按幼儿的意愿将马铃薯切开,幼儿仔细找,没找到。幼儿接着说:“再往里切,可能还在里面吧!”教师继续按幼儿的要求又切了一刀,还是没找到。教师问:“还需要切吗?”大部分幼儿无声,只有个别幼儿轻声地说:“让我来切切看。”幼儿拿起刀后又放下,将切成多瓣的马铃薯重新组合在了一起,欣喜地对大家说:“你看,这就是种子。”教师从幼儿的提问、幼儿的想法出发,一刀一刀地切教师提问、思考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符合当时的情境,能解决表面和实际问题,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幼儿个性化发展。

曲径通幽式

我们鼓励教师抓住课堂中那些稍纵即逝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重组幼儿的信息,让教学过程沿着另外一条幼儿感兴趣的轨道运行。因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课前会预测幼儿的信息走向,并预备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听到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如在科学活动“水变干净了”,一切都按照课前预先设定的轨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位幼儿却突然提问:“老师,纱布为什么会漏水?”话音刚落,活动室已吵成一片。虽然秩序大乱,但教师却敏感地意识到这“不同的声音”中蕴涵着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于是教师果断地改变教学进程,接过问题反抛给幼儿,一种意见是纱布有洞,水从小洞洞里流下来;另一种意见是脏东西大,水小,所以水被挤下来了……由于顺应了学情,改变了教学方案,幼儿思维活了,在相互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批判创造的热情,持第二种意见的在倾听与实验中,接纳了第一种意见,持第一种意见的也在倾听与思索中认为第二种意见也很有道理。师幼双方也在教学即兴“写就”了一个精彩、灵动、艺术的教案,使信息在“曲径”传递过程中实现愉快学习。

延伸拓展式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师幼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幸福成长。而师幼、幼幼之间的双向互动必然引发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和情感的共融,进而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推动教学活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案例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到了活动末的延伸拓展阶段,突然一位幼儿站起来说:“老师,小蝌蚪的爸爸呢?”这一说法无疑是对原有信息的发展、补充。于是教师就鼓励幼儿展开说。 “爸爸不负责,离家出走了”“应该是它的爸爸去找东西给小蝌蚪吃了”“也许出差了吧;爸爸在一旁看着它长大,小蝌蚪自己并不知道……”最后,教师请幼儿课后创编小蝌蚪找爸爸、小蝌蚪的一家。教师以幼儿的求异信息为基础,再延伸拓展出新的信息,使幼儿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不断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幼儿园)

上一篇:幼儿参与课程评价:师幼共成长的一种方略 下一篇:“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