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

时间:2022-10-11 06:45:35

浅谈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

【摘 要】近些年来,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问题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但其中较多的研究只是集中在教学方法的优选方面,而对教学方法的组合则较少涉及。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教学方法组合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教学方法 组合

随着近些年来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其中,教学方法的组合成为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浅谈一下作者对教学方法组合的认识。

一、教学方法组合的界定

“组合”一词大家并不陌生,“组合”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在着不少于一个的部分;二是使这些部分结成一体。

那么,教学方法的组合作为“组合”的一个下位概念,也必然包括以上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是必须存在着不少于一种的教学方法;二是最终指向一个教学方法的组合体。但除此之外,由于教学方法的组合是具有独特性的,即它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为了达到优化教学方法的目的,因此它除了具有“组合”的基本特征,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即它最终的指向不但只是一个教学方法的组合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着一定目的的教学方法整体。此外它还具有一个以达到上述目的的、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学方法的组合定义为:按照一定的原则,对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以使它们成为一个为特定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方法的整体,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二、教学方法组合的必要性

现代教学对教学方法组合的呼唤在于教学方法组合内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总的来说有以下两方面:

(一)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的组合

教学目的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各不相同,教学对象、条件的千差万别,所要求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但教学的实践又告诉我们,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本身并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的要求,只有将它们组合运用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和互补性也要求教学方法的组合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特定的使用范围,都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正如一些学者所说:“没有一种模式(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是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的。” 因此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实现所有的教学目的的,这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组合。同时,由于众多的教学方法之间往往存在着互补性,将各种具有互补性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恰恰弥补了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得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

根据前面所界定的教学方法组合的定义,我们可以对教学方法的组合进行分类。在笔者看来,从这种标准出发的教学方法的组合有以下两类基本的形式:

(一)第一类为教学方法的静态组合形式

这类组合形式是以教学方法的自身特性(如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等)为加工处理的原则,也就是说,它是从教学方法的自身特性出发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以更好地发挥教学方法的效能。由于这些特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随着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类教学方法的组合形式也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表现为一种固定的而不是临时的搭配。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的静态组合形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与教学方法一样有着不同的层次性:一是教学方法内部诸要素的静态组合形式;二是教学方法之间的静态组合形式;三是教学方法与教学系统诸要素的静态组合形式。这三个层面的组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学方法的静态组合只能在同一层面进行,不同层面的教学方法只存在着包含关系而不存在组合关系。尽管如此,这三个层面的教学方法的静态组合形式还是有着共通性的,即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组合形式。比如围绕某个指导思想而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或者从教学方法的互补性角度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

(二)第二类为教学方法的动态组合形式

这类组合形式是以教学系统的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等)为加工处理原则。也就是说,它是从教学系统的要素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并把它们组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由于这些要素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这类组合形式就会随着教学要素的变化而变化,往往表现为一种临时的而不是固定的搭配,并且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往往随着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告终。

正如教学方法的静态组合一样 教学方法的动态组合形式同样也存在不同的层次:一是教学方法的内部诸要素的动态组合形式;二是教学方法之间的动态组合形式;三是教学方法与教学系统诸要素的动态组合形式。这三个层面的教学方法组合也同样具有相对独立性。教学方法的动态组合也只能在同一个层面进行,不同层面之间不存在教学方法的动态组合。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种类繁多,教学方法的组合多种多样。只有恰当地选择与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小钒.谈高校基础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组合[J]. 高等农业教育. 2010,(7)

[2]张利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组合艺术[J].考试周刊. 2013,(2)

[3]汪耀东.教学方法的中国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上一篇:新时期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 下一篇:基于FPGA的图像边缘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