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缺席会导致什么?

时间:2022-10-11 06:33:34

教育缺席会导致什么?

这是真实事件。

17岁的少年,路过一个偏僻的枣林,看见一位漂亮的女孩正在摘枣。少年说:嗨,我知道,那边的枣更好,我带你去。于是,女孩跟着少年往枣林深处走去。

浪漫的只是开端。少年趁其不备用砖头砸打女孩头部,最后用树枝了她的咽喉。起初见其美而起了淫心,最后害怕罪行暴露而杀人灭口。

案发后,少年向父亲坦白,父亲惊慌失措,马上带孩子自首。少年是在老家读书,高二辍学,投奔在外打工的父亲,刚来一年。那位父亲的工友说,这孩子平常表现挺好,看不出能做出这种歹毒的事情。

新闻报道节目里,两名高大的警察死死按住少年的肩膀。他驮着背,瘦弱,看不出半点凶残,正在指证犯罪地点。有谁知晓,他内心的价值观何时崩溃,聚起无良无德的黑暗?

崩溃也许早就开始。犯罪心理学指出:一个不觉得生活有多么快乐的孩子,一个从不曾接受生命教育、不知道生命有多么珍贵的孩子,很容易犯下杀身之祸。

这位少年曾是留守儿童,多半是在孤独的心境下独自长大(媒体曾经呼吁,乡村学校应该开设简单心理科,帮助留守儿童纾解,这个群体的心理需要更多抚慰)。辍学后,他来到城市和父亲一起打工,居无定所,接触到的也不是理想生活,无人开解,渐渐郁结于怀,一点一点坍塌掉对人生的向往。

培养健全的心灵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位少年几乎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性格缺陷无从弥补。

教育应从家庭开始,从父母始。老祖宗说: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哪怕只是简单陪伴,言传身教,让孩子始觉“仁爱之意”,凡事有规矩。

教育会在学校深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中,了解人性善恶,明辨是非,就会生出庄严敬畏之心。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语文教师张滢曾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的最终目的,不是看有多少人金榜题名,而是更多地应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有责任感,有修养的人。

升入中学,他应该有了独立分析的能力,充满好奇地探索未知,用不断增加的知识来丰富生命的层次,同时进行性格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这也是整个教育的主要价值所在。

教育延伸到社会持续,每个人都在散发能量,都可凭借一技之长养活自己,为社会创作财富,彼此影响可惜,无论是学校、家庭,抑或是社会,某些人接收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无法形成完整体系,支撑起自己的人格。

这个少年,我不求其姓名,也不关心那张打了马赛克的脸长得如何。

他只是一部分中的一个,还有一些人,也站在了壁立千仞的悬崖边,不知何时会因教育的缺席而跌落。网上的评论倒不少,大部分都在说,拉出去枪毙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不求深究只求一时畅快的暴行?

教育缺席,后果严重。比如少年的残暴,两代人的疏远,社会的戾气,食品安全事故和恶性案件的频频发生一个国家的前途,取决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的文明素养、远见卓识和品格高下。教育的目的,最基础的是培养健全人格,推己及人――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上一篇:电工基础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如何选择企业集团的管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