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建议

时间:2022-10-11 05:59:17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建议

给排水系统对一栋建筑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深刻关系到在建筑里面生活、办公的人的切身需求,关系到整栋建筑物能否正常运作。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建设。现在,随着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的不断进步,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维修及运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给排水系统建成后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就必须结合专业的理论的知识和施工经验,不断提高给排水施工技术水平。本文分析了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要点并提出了如何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建议。

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要点

首先,在给排水设计阶段,要根据城市的给排水制度要求和建筑物的给排水需求,进行全面考虑、整体设计。根据室外排水制度和污水综合利用方法来确定室内排水的方式,确定是要采用污废分流、污废合流、雨污分流还是雨污合流方式。其次,建筑底部的排水管与排水立管的连接很重要,如果连接方式出现错误则会导致卫生器具的污水反溢,所以在施工中必须得重视立管底部管道的选择、再者,卫生间需要在地面排水地方设置地漏,地漏顶高要高出地面5~10mm,地漏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以控制水封不会遭到破坏,也能够防止有害气体从污水管道进入到室内。

建筑物的给排水管道要与市政管道相连接,所以在建筑施工的不同阶段要处理好施工的重点。第一,土建施工阶段。在混凝土浇捣前就要对排水管件进行套管预埋,为了避免因为疏忽出现漏留、漏埋问题,在预埋工作验收时结合图纸保证排水工程预埋符合标准,加固密封套管。第二,在现代建筑中,给排水管道大多安装在地下室,所以在低下敷设排水管道时要紧密结合图纸,减少对地下空间的占用,以做到防噪、防震及防超压。第三,标准层的管道铺设是关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管道堵塞或是漏水问题,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加强预埋工作,做好成品保护并及时封堵,同时使用分层安装方式,标准层以上的给排水管道的套管、洞口及管线等的给排水留设位置比较统一,其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物的后期使用,也会影响到外部的美观。

提高给排水施工技术水平的建议

1.做好预留埋设

在给排水的施工中,要准确预留预埋孔洞、套管及管井工作,这既能够保证后期工作的有序开展,也能减少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减少后期凿孔。在确保预留孔位正确前提下,可以对预留套管周边作振捣处理,以避免套管周围出现空洞或渗漏。预留预埋是整个建筑物施工的重点,特别是地下室给排水管道的施工。

2.给排水管道连接技术

卫生器具的排水管要与排水支管垂直相连接,保持90度斜三通;排水横支管与立管的连接要采取45斜三(四)通或顺水三(四)通;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要采用2个45度弯头或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度弯头。为防止排水立管在轴线位置偏移,若受条件限制,可采用乙字弯或两个45度的弯头相连接。排水支管和立管接入到横干管时,可以选择在横干管管顶或其两侧的45度范围接入。室内的排出管与室外的管道相互连接时,排出管的管顶标高要高于室外接户管管顶的标高,连接处的水流偏转角度超过90度,如果跌落差大于0.3米时,则可以不用考虑角度的限制问题。

3.给排水管道敷设术

给排水管道的敷设是给排水工程的重要环节,在管道的敷设中需要重克服的难题是高层建筑有时会因为发生沉降而导致出户管倒坡,为防止这个问题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适度地增加出户管的坡度,或是不要将出户管跟室外的检查井连接在一起,敷设在地沟内的管道,管底与沟底要预留一定的下沉空间,空间宽度一般在0.2米。排出管穿地下室外墙时,要采用预埋柔性防水套管处理,对于沉降量大的建筑物,可以在外墙一侧设置柔性接口。排水立管底部架空部位、地下室立管及排水管转弯处要设置支墩或作固定措施。此外,塑料排水管道伸缩节的设置要依据环境温度变化、管道位置布置、管道接口形式而定,但埋设在墙体或地下或混凝土体内的管道则不应设伸缩节。

4.集水池处理

高层建筑地下室和人防工程的生活排水、消防电梯集水坑的污废水在无法自流排出室外检查井时,需要通过提升设备提升排出,集水池在这里的作用就非常关键。地下室水泵房的排水,看在泵房内设置集水池,在池壁作防渗漏、防腐蚀措施;电梯井消防排水集水池可以设置在电梯井邻近,不可设置在电梯井内;地下车库坡道雨水集水池也要设置在坡道尽头处,地面排水集水池要设置好在外墙处。

结束语

给排水系统对建筑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在给排水工程系统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和施工环节,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重点环节,并有针对性的运用先进、创新、优化的技术工艺来对整个给排水系统进行安装。在给排水系统工程的过程中要做好预留预埋,掌握管道敷设和连接技术,做好集水池处理,从而提高整个给排水工程的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开发分公司)

上一篇:产教学结合打造高职院校三维教学模式 下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