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时间:2022-10-11 05:37:10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住以上六个问题来设计问题,灵活提问,有效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技巧

我们知道,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的教学方法。提问是课堂中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交流信息的主要形式,我们教师经常使用。一般来讲,整个课堂教师提问学生问答,教师评议,要占整个说话内容的60%以上,平均每分钟提两个问题左右。

提问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提问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或某些特殊的知识点上有没有弄明白;第二、提问给学生提供了对理解水平进行自我监控的机会,使学生确定他们是否理解了所呈现的信息,是否需要帮助;第三、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用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

教师要在有效教学中使课堂提问有明显效果,教师要付出艰苦努力和大量的实践。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提问要具备如下特征:(1)要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2)要学会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3)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4)要学会控制等待时间。(5)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6)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1 把握提问的难度水平

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提问要避免过于简单,若一味的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过于宽泛,难度过大过深也不行,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说,打击学生的兴趣,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比较认可的观点是课堂中能被75%学生回答问题,难度是比较适当的。“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只有将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问题既不容易也不很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 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者类型的问题

借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六级目标对问题的认知水平的问题;理解和运用方面的问题是中等认知水平的问题;分析综合评价方面的问题是较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教师首先关心教学目标是什么,目标明确,适当问题就会产生了。

3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要记住问题是面向全班学生提出的,而不只是对举手的几个学生提出的。教师应当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能随机的或轮换的,而不是固定提问学生;另一方面,对于有多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表决方式来回答。一个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对问题作出反应的方法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教师随机抽查提问。

4 控制等待时间

对于低水平问题,等待时间增加会导致成绩下降,而对于高水平的问题,等待时间增长可以导致成绩的提高。所以教师限定回答问题在时间,预设时间长短,有备无患。

5 对学生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通过及时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又可以获得新的学习。教师反馈最好根据学生回答是否全部正确,部分正确或全部错误而区别对待。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而且迅速,就给予以肯定反馈,告诉学生“对”,以确认他的答案。

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但有些犹豫,那么首先肯定他的答案是正确的,并向学生解释他的答案为什么正确。如果学生回答部分正确,要肯定他回答的正确部分,并通过提示鼓励学生校正另外一部分答案。如果学生回答全部错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线索,简化问题,鼓励学生重新回答或者提供正确答案。

6 教师提问题,学生有时会不理解有疑问,学生或教师回答问题,学生仍会对答案本身存在疑问,这是最佳教学时机

教师要是只顾自己提问题,而忽略了让学生提问题,无论学生提出问题多么经幼稚,教师都不能挖苦或不予理睬,要鼓励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勇气、精神和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住以上六个问题来设计问题,灵活提问,有效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与学科教学设计的整合 下一篇:处理好“手机”类事件,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