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堂上的情感教学

时间:2022-07-18 11:54:31

思政课堂上的情感教学

[摘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课堂上有效运用情感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应将情感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情感成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教学;情感;作用;运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热爱本职工作,爱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即师生相互尊重和信任。在教学实践中,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而且还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情感的激发和交融是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积极的情感带进课堂,融进课本之中,打破单纯说教的传统讲授模式,把说理与情感熔为一炉,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第一,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喜欢某教师,因而在各方面积极向上,甚至对某些方面不那么感兴趣,但是,在“爱屋及乌”的特殊情感驱动下,他们还是顽强地坚持,闯过道道难关,直到取得优异成绩。曾经有一位教师在乡下中学担任班主任,有一天晚自习,他发觉班上一位学生生病了,于是带着该学生去附近的村诊所看病,这位教师拿回药丸捣碎后耐心地喂给学生吃。自打这件事起,这个学生上课出奇的认真,成绩突飞猛进,由一个中等生一下跃为尖子生,中考竟然顺利考进重点中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有效地抓住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与其产生情感,将激发学生求知欲。反之,如果师生情感格格不入,彼此厌烦,教师经常冷淡、训斥学生,会使学生灰心丧气,甚至产生消极对抗情绪。这样,必然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并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从学生的生理成长和发展看,他们的识记过程往往带有情绪性,常表现出情感支配理智,甚至光凭情感行事。他们喜欢某教师,对这位教师就会无形中产生信任和尊敬,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视为榜样,在各方面加以模仿和效法。若教师在接受此良好反馈后,加倍关心学生,则会大大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的劲头。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不满、烦躁或恐惧的情感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反之,如果教师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感受,起着启迪智慧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学生不仅会注意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方法,而且还会判断教师的情绪。通过这些情绪了解语言以外的很多东西,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肯定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第三,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师生之间产生良性互动

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尊重,必然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依赖和敬慕。上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一些辩论比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一些弱点,难点进行讲解分析,这种积极的课堂情绪,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成功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情感,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情感作用呢?

1.教师首先要倾注强烈的爱,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因为只有尊重、信任学生,才能接近学生,才能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的尊重将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教师真挚的爱,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否则,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没有真实、诚挚的情感,在教学中装腔作势,言不由衷,不可能会让学生发生情感共鸣,师生之门也将被牢牢封锁。

2.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技巧,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教学艺术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神态等形象的教学活动来表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亲切和蔼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严谨、简洁、意深、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才能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反应,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严中有情,以情促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令学生兴奋,思维活跃,从而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知识,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责任编輯 沁 砚

上一篇:浅议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与学科教学设计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