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比赛中转身技术的运动训练学分析

时间:2022-10-11 05:24:44

游泳比赛中转身技术的运动训练学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五个方面对游泳比赛中转身进行运动训练学分析,并从中探究比赛制胜的规律。转身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战术。良好的体能是这种技术发挥和战术运用的基础,良好的心理和发达的运动智能是这种技术发挥和战术运用的保证。根据游泳运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能训练,进行转身技术的专门训练,树立转身的特殊战术意识,提高利用转身的信心,除依靠自身的技术和体能外,利用转身在比赛中节约时间,对创造出新的成绩有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游泳比赛;转身;体能训练

前言

由于游泳运动的环境的特殊性,运动员在水中的感受和在陆地上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包括其空间直觉和直觉都因水这一特殊运动环境产生了变化〔1〕。在游泳项目中水不仅是运动员唯一前进的动力,同时也存在着其前进的很大阻力。所以在游泳训练中建立动力定形非常的困难,既要考虑到提高成绩又要使运动员努力克服环境对其的影响。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成绩受很多方面影响,包括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和智能等五个方面,需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五个方面。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原则给每位运动员设计适合其生理特点的训练技术 〔2〕。游泳转身技术在游泳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训练位置,限于正规比赛游泳池的长度和宽度,导致参赛的运动员不可能一游到底,必须有转身技术的存在。游泳的转身技术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在转身的过程中有效地减小阻力,更要尽最大可能获得下一段距离前进的推进力,在转身的瞬间头部和四肢的位置关系十分重要。完美的翻转,可减少由于翻转浪费时间,提高其整体游进速度〔3〕。本论文将对游泳比赛中的转身技术进行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五个运动训练学维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对以后从事此方向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给运动员提供一些训练和比赛方法方面的参考和建议。

1游泳过程中转身技术的特征

在游泳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姿势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游泳转身技术在游泳比赛中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较长距离的游泳比赛中。游近池壁要加速,但在实践中看到的不是加速,而是降低了速度。减速的作用是游近池壁作短划水;游进方向偏离了泳道的中心线,把这些损失算成时间,第一动作要多花0.1-0.3秒〔4〕。触壁转体,该阶段一般所需时间为0.1-0.3秒〔5〕,其速度主要取决于团身动作。蹬壁动作不能突然而短促地进行,而应不断增加蹬壁力矩来使自己推离池壁。根据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定律,突然用力会产生强大的“伴流”和附加阻力。急促蹬壁往往会使蹬壁的方向偏离了躯干的纵轴,从而产生转动力矩,使身体过早出水或潜得过深,致使成绩下降0.2—0.3秒〔6〕。在滑行过程中身体应成流线型,头后仰会使阻力增加35%;低头滑行也会使阻力增加15%〔7〕。

2游泳比赛中转身的运动训练学分析

2.1技术分析

转身技术决定游泳成绩。在游泳运动中只要正确的掌握转身技术,在转身技术上就可以提高0.8-1.2秒的成绩,如果在50米的泳池游400米,需要做7次转身,就可以提高5到8秒的成绩〔8〕。游泳的转身技术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到边动作,第二个阶段是手触池壁和转体,第三个阶段是脚触池壁、转体停止和蹬壁。

2.1.1第一个阶段:到边动作

到边速度的快慢决定了转身技术下个阶段的动作质量。但在训练中,许多运动员在这一阶段一般都是减慢了速度,产生减速的原因与单侧触壁的习惯有关,一旦用单侧手臂触壁会导致运动员游到边前时缩短划水〔9〕。造成到边减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太贴近水线游。而单侧手触壁和贴近水线游进会导致转身的时间延长0.1~0.3秒,所以要尽量避免这些错误动作和习惯。

2.1.2第二个阶段:手触池壁和转体

触壁动作的作用是给转体时提供动力,有助于快速转体,触壁需要的时间是0.1-0.3秒。手触池壁和转体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团身的动作,团身动作的松紧和花费的时间成正相关〔10〕。 所以,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团身动作。只要做好团身就可以为接下来的阶段节省时间。

2.1.3第三个阶段:脚触池壁、转体停止和蹬壁

当脚触池壁的一瞬间需要考虑到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如身体入水深度、蹬边后身体的滑行距离和下一阶段的滑行方向。蹬壁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阶段滑行的距离、滑行的方向以及下一阶段的动作完成效果。转身技术虽然不是游泳技术里最为重要的技术要领,但如果想在转身过程中节约时间,则需要不断地提高转身技术,不断地缩短转身浪费的时间。

2.2体能分析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一般都会要求运动员在转身蹬壁的时候尽量用力。但是这往往适得其反,真正用全力蹬壁的运动员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蹬壁效果。流体力学知识在游泳中的运用,让人们更能清晰地以力学角度了解和掌握游泳技术,流体力学告诉我们:流动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11〕。也就说,游得越快阻力就越大,同时,如果游动速度急剧增加,不仅阻力会成平方比例增大,还会产生由身体和体重带来的附加阻力。这样,在水中游进的身体受到的阻力就又增加了很多倍。

由于蹬腿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结束,而一般较快结束蹬腿后在水中的身体就会缺乏支撑,从而导致推动运动员身体前进的力量减弱,也就会使运动员的游速很快下降,结果会缩短滑行的距离,也就减小了有效蹬水,不仅浪费了力气还做了无用功。这个差别使得游泳所消耗的能量比同等距离的跑步能耗大4倍左右〔14〕。游泳运动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但距离短的游泳比赛也和陆地上的短跑类似,无氧代谢供能所占的比重大。在游泳运动中,游泳运动员的体能受形体结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的储备、心理因素与意识品质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高度影响。因此游泳运动员的体能也可以说是人体形态结构、机能与代谢状况的综合和体现。这就需要教练员在锻炼运动员的体能时一定要全面。

2.3战术分析

根据游泳运动的自身的身心发展水平,制定适合于他们本身的战术意识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在技术和体能达到的基础上显得尤其重要。而且游泳运动员容易在速度、耐力和力量方面受到身体素质的限制,不能在游泳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水平或者超水平发挥,这时候就更能凸显出游泳战术的重要性了〔18〕。出发要快, 而快的关键在反应和动作速度上。转身前游向池壁不减速, 转身后第一次呼吸要放松并尽量恢复原呼吸节奏〔15〕。采用战术模拟训练方法反复练习, 达到稳定的动作要求, 以保证在比赛过程中运用出来。随着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纪录在不断刷新,选手之间的水平越来越接近,在游泳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战术是提高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比如在游泳训练中,在游泳规则的允许下,有较长距离的潜游,这也就增加了划手配合游的距离,容易导致体力的过度消耗,使得后半程速度下降。由于存在这一现象,这就需要游泳运动员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游泳节奏,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体能,在比赛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把前程的速度相对地提高一些,提高速度的均匀性,这样也有利于发挥运动员的个人潜力。

2.4心理素质分析

运动心理学在任何运动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毕竟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很容易输在心理上。所以,在参加任何大赛前的赛前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对教练员提出了重要的任务,需要在运动员的平时训练中加入心理方面的训练。我国的许多优秀的游泳运动选手,在参加大型的国内、国际的比赛时,由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训练安排不妥,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游泳技术,这不仅是比赛经验的不足,很大程度是由于缺乏严谨、认真的赛前心理训练。尤其是当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地超越自身的生理极限,不断地打破一个又一个世界记录。在这种局面下,我们不仅需要不断地去挑战生理上的极限,同时对我们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赛前心理状态是提高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中不可以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是正常和超常发挥体力的充分必要条件〔16〕。当然,赛中和赛后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作为教练员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平时的心理训练中应该涉及的重要内容。

2.5智能分析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很多外行这样评价运动员,实则不然。现代体育项目,无论是什么项目都少不了智能。在游泳比赛过程中,智能的最终落脚点便是运动员如何驾驭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教练员应该为每一位运动员设置他们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教育他们要做到: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不做情感的俘虏〔17〕,做一个用大脑游泳而不是只用身体去游泳的高级游泳运动员。心理调节训练是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与身体放松的最好方法之一。在紧张的训练之后,教练应该安排的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应该安排运动员的心理地疏导和放松练习,有研究表明:配有正确的心理疏导比单纯地躺在床上休息要对人的身心疲劳产生的恢复效果好。同时从生理层面上来说,也有研究发现:如果人的心理处于焦虑状态,其80%的机体能量将被消耗掉,严重的话会影响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活动。

3结论与建议

3.1体能为主导

无论是任何体育项目,体能都可以说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和耐力性项群中,必须重视体能的重要性。在游泳项目中,由于运动环境的特殊性,对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更是高一些。在游泳的训练中,不仅要提高技术的精确度和高效性,而且要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在平时的运动训练中,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以及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这在体能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比赛中,能有一个良好的体能素质是非常占优势的,游泳运动的后半程拼的全是体能。

3.2心理为辅助

随着现代运动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和提高,运动员要取得优异成绩,只靠拼体力或凭技术、战术的实力已远远不够了,在项目的激烈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胜负起着重要作用。心理训练是培养与提高运动员各种心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及心理训练都是现代任何运动训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赛前心理状态在心理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地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在比赛过程前后的心理素质,尽量排除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超水平发挥。

3.3严格控制体重

力量训练要以不增加肌肉体积为前提。因为相对水流的方向,人肢体与躯干轮廓面积越大, 外型姿态阻力也就相应变得越大。力量训练的方法应主要通过肌肉组织的内部去协调、去增加力量,尽量不出现肌组织的肥大, 以减少外型姿态阻力对游进速度的影响。在一般的训练中这一条应该是最难控制的,一般人体的肌肉组织在力量的训练中都会是肌肉组织的体积变大,多进行拉伸放松可以有效控制肌组织体积的增大。

3.4游泳成绩的突破点

人类的游泳速度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某些项目的极限, 破纪录的可能性和幅度将越来越小。“出发-转身-冲刺”是游泳比赛的三重奏, 谁能在此有所用心,就有可能有所突破。在中长自由泳中, 腿部的推进作用是很小的,除划臂技术外,转身蹬壁将是自由泳游速提高的一个突破口。在转身蹬壁时,既可以发挥一下腿部的力量,又可以让疲劳的上肢和一直上下运动的双腿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所以,在游泳项目中有“短程看出发, 中长看转身”之说。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18-127.

〔2〕程燕,许琦.游泳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及方法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97-101.

〔3〕陆一帆,方子龙.游泳运动训练科学训练与监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54.

〔7〕宋敏敏,林芝.福建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比赛表现的影响因素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33-36.

〔8〕佘睿.200米混合泳选手制胜因素分析——以第六

届至第九届全运会为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66-68.

〔9〕陆一帆等.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高原训练的训练

学特征与训练效果观察(之一)〔J〕.游泳,2005(5):16-22.

〔10〕王范.游泳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恢复重要性的分析〔J〕.游泳季刊,2007(4):31-32.

〔11〕高颀,刘海平.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43-45.

〔12〕黄淑英.体能训练与保持游泳行进时的身体姿势〔J〕.福建体育科技,2009,(03):21-24.

〔13〕陈彩珍,曹文芹.对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监控〔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1):81-83.

〔14〕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 北京体育大学,2001:15-17.

〔15〕刘红等.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运动训练学,2011,1(1):34-35.

〔16〕裘进.提高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出发、转身能力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06:24-25.

〔17〕缴桂跃.游泳滚翻转身技术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18(5):102-111.

上一篇:金色的年代,金色的梦想 下一篇: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