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时间:2022-10-11 05:21:18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一、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一)水资源的存量较少

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828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全国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匀

从时间上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春季的降雨量都相对较少,夏季以及秋季的降雨量相对充沛,每年5月份到9月份的降水量大致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还会出现暴雨大暴雨等极端天气,降雨量所占的比重就更大,而十月到次年的四月经常会出现冬春连旱的天气。

(三)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从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水资源同人口以及耕地的分布非常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严重影响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四)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水资源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首先是污水排放,各种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的肆意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主要江河湖泊等流域的水质,其污染程度大有越来越严重之势。污染的严重程度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不少的污水排放企业,本身就不具备对污水治理的能力,这一类企业还大量存在,每年由于偷排造成的水质污染事件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巨大的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严重影响着城市周边的水域。中国已经进入了水环境污染的高发期、高速期。越来越多的水环境污染事件,对原本就不充裕的水资源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它可能涉及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既有管理问题,又有社会经济问题;既有自然问题,又有技术问题。分析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问题:

(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设施供水能力落后

我国从见过以来,大力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兴修了一大批的水库,河流以及很多的相关水利配套设施,但是这些设施最主要的作用是发电,如三峡等,而针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其他领域的水利设施明显不足,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小水电站象春笋般林立祖国山河,过去规划,几乎没有考虑城市供水。而往往在下游先开发兴建水电站,给后来上游兴修水利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向城市供水就更不可能。再加上很多水库等长期存在病害威胁,蓄水的能力大大降低。

(二)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极低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无论是工业用水还是农业用水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工业方面,我国工业的发展本身就相对落后,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同不发达的工业一样较低,工业用水带来的效益是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将近二十分之一。农业用水的效益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中国渠灌区用水的利用率大概在0.4~0.5之间,农田灌溉的水量超过作物生长用水量的1/3甚至是一倍以上,但是即便是这样,由于灌溉的时机掌握有偏差,因为水的补充不及时造成作物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新的节水设施的普及率还非常低,且推行缓慢。

(三)水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

除上文提到的工业以及农业的水资源存在的浪费以外,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一些公共场所的用水,由于全民的节水意识尚未完全形成,水资源的浪费情况也就更加突出。在加上目前我国的城市供水管网或者是刚刚建立尚不完善,或者是已经使用多年,年久失修,造成供水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

(四)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与现实不匹配,基础技术薄弱

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尚停留在资源的层面,没有形成对水资源进行资本管理的体制,也就很难将水资源的管理列为产业化管理的范畴。严格意义上讲,天然的降水以及自然水资源都应该归入环境管理的范畴,而在我国,一般的水利部门所管理的大多是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常常是被业主部门所承担,城市的管理部门负责城市用水的管理,在这种多部门分管的局面下,水资源的管理很难形成相对系统的统一管理体系。

(五)可选择的后备水资源存量不足

从中国水资源的发展来看,中国水资源的矛盾会日渐突出。目前我国的后备淡水资源储备不足,海水淡化的技术现在仍然不能真正应用到人们的所有生活领域,国家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同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式相比还显得很不足。

三、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水资源的利用关键,提高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应该引起国家以及全民的高度重视。首先,从上到下要对水资源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把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要将水资源作为一项资本来进行运作,可以参照银行的运作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的节水灌溉,使灌溉同农作物的生长相匹配,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益。在工业领域,积极拓展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以及污水的处理水平,尤其是针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水处理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安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在城市用水的管理过程要努力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同时通过阶梯水价等经济手段对市民的用水习惯加以正确的培养,尤其是注意对公共用水地区的管理,防止水资源的无谓浪费。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节水等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节水、用水的方式方法。

(二)提高淡水资源的储备能力

淡水资源的存量不足是一个不争的实施,淡水资源的开源节流是保证淡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开源就是要积极开辟淡水资源的储备途径,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海水的淡化,通过冷冻等技术使水盐分离,通过研究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次数。

(三)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资本管理体制

一个问题的产生以及解决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的问题,明确水环境的管理以及水资源水资本的管理体制,将现有的水资源管理的齐抓共管逐渐发展成为分工明确智能统一的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针对水资源管理的立法,保障其管理的一体化、规范化,将环境管理与资本管理明确分离,对用水的效益进行具体的统一标准的评估,通过建立水银行对水资本进行统一协调。

四、结语

在我国水资源存量不足、水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和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研究水资源现状的原因,并从体制上、保护方式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缓解我国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作者供职于南宁市地矿地质工程勘察院)

上一篇:浅谈煤矿建设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 下一篇:国知局召开发明专利授权情况新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