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专家”速成法

时间:2022-10-11 05:19:46

说起古代玉器的把玩和收藏,那话可就扯远了。我不是玩儿玉的,老实讲也玩儿不起,不敢玩儿。但在收藏理念上多多少少算是能“触类旁通”,我大概知道一点点儿“常识”。

中国人对玉器的尊崇历史悠久,古人云:“玉,性温婉而不易得。”孔夫子老早就提倡“君子佩玉”,于是从那以后爷们儿不戴玉就不像“君子”,女人不佩璜就欠点儿“冰洁”。应该说,从上古的时候算起,美玉就成了从帝王将相到小康之家这一社会群体的最昂贵的“消费品”。制玉技术与陶器以及后来的瓷器技术是并行的,在当时这“玉器行”就是仅次于农业、畜牧业和建筑业的一大门类。特别是咱中国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就是死了,到了阴曹地府,家人也要把他活着时候喜欢的吃、穿、用、玩儿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埋入地下。这么一来,岂不就给今天那些崇拜先贤玉文化的收藏者,能没完没了地从地底下淘换出“古玉器”埋下了个永远都画不上句号的伏笔?

就通常来讲,古玉的玩儿法大概有两种:一曰“熟坑”(也叫“老坑”),一曰“生坑”。然而要是把这两个“坑口”给解释清楚了,估计找位能说会道的玉器行家,讲上个三天三夜都未必能“N啵”出个头儿来。所以谈到玉器的收藏,您大概知道区别就是“传世作品”和“出土文物”这么个概念就得了。说到“红山”“良渚”的玉器,那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传世者甚少,纵有传世,估计也绝不会轻易地就落入咱们老百姓的手里。但地底下能埋着多少,这就难说了,那是考古界的事情,好像也不是随便挖个菜窖就能出土的。既然地下的“宝藏”是个“未知”,那么就给好古者以期待。道理很简单,谁也说不清楚地底下的“事儿”不是?所以呀,在民间很少看见有人拿着块红山古玉愣说是家传的而出来兜售,总是瞪着眼珠子、鬼鬼祟祟地忽悠你:“这可是挖出来的地道的出土文物!”

其实说起买古玉上当的事儿,这似乎也不能全怪“初级”收藏爱好者们的无知,不久前不是也有某个“大师”级的专家还在地摊儿上花了十几块钱“捡”了块红山古玉的“漏儿”吗?结果是个比赝品还要赝品的赝品。我斗胆地说几句得罪人的话,其实当“专家”不难,谁经过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之后都有成为某个领域里“专家”的可能。现如今我还能告诉您一个“当专家”的“诀窍”:将所有摆在你眼巴前儿的古玩一律说“假”,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九成”的“专家”了,因为能在您眼前“过路”的“古玩”,就概率来讲,至少九成以上是假货。就好比您连一个英文字母都不懂却要考“托福”,你只管全部画“√”或者全部画“×”也能得个“大概其”的分数,这道理是一样的,其实挺简单。但非要自称“大师”,我寻思就得悠着点儿了,就得看您面对的是什么领域了。如果您面对的是华夏文明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那她“老人家”在此刻所积蓄的能量一定不是咱们莘莘学子或者自恃学高的“专家”们所能彻底了悟的。因为,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尽量以我们所掌握的学识去接近历史,用内心的独白去和古人对话。然而历史和古人,应该说是今人想了解但永远无法彻底了解的。

(摘自《打眼2》哈尔滨出版社 图/陈明贵)

上一篇: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全胃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黄芪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