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林古丹液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影响

时间:2022-09-09 03:35:35

奇林古丹液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奇林古丹液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的影响,探究奇林古丹液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注射液,建立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观察奇林古丹液对血清半数溶血素值及脾脏细胞生成抗体功能的影响。[结果]奇林古丹液明显提高血清半数溶血素值,提升脾脏细胞生成抗体的功能。[结论]奇林古丹液能明显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关键词】奇林古丹液;免疫功能低下;溶血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奇林古丹液,由原河南省微生物学会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所提供。昆明种小鼠,雄性,6~7周,体重18~22g,由延边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注射用环磷酰胺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红细胞裂解液购于Beyotime公司,豚鼠血清购于北京solarbio公司,都氏试剂(碳酸氢钠1.0g,氰化钾0.8g,高铁氰化钾0.2g, 蒸水至1L),白定量分析仪:美国Bio-Rad公司生产,电热恒温培养箱:美国SHELLAB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将小鼠的胸前区和两侧前肢腕部去毛后,涂抹奇林古丹液1号液,胸前区70 l,前肢各25l,共120l/只。对照组和模型组涂抹生理盐水。实验第 6 天涂抹奇林古丹液2号液,方法同前。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在实验第7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连续3天,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1.2.2 血清溶血素的测定

造模前一天,给小鼠腹腔注射20%绵羊红细胞悬液200l/只。48h后取血,室温放置1h,2000rpm/min,离心20min,收集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200倍,取稀释的血清1ml于试管中,依次加入5%绵羊红细胞悬液0.5ml,1:10稀释的豚鼠血清1ml,摇匀。将试管置37℃电热恒温箱中1h。取出后立即放入冰浴中,终止反应。各试管2000rpm/min,离心20min,取1ml上清液移入另一试管中后再加入3ml都氏试剂,混匀,置室温10min。以1ml的生理盐水代替血清样本,其余操作均相同,此试管做样品空白对照。取5%绵羊红细胞悬液0.25ml,加入3.75ml都氏试剂,混匀,置室温10min,此试管做为绵羊红细胞的半数溶血管。以对照管做空白,测定各管光密度值A540。血清溶血素含量以半数溶血(HC50)来表示。

1.2.3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

造模前一天给小鼠腹腔注射2%绵羊红细胞悬液200l/只。造模完成48h后,处死小鼠,取脾脏,用生理盐水制备2×106 细胞/ml的脾细胞悬液。另取试管,每个试管中依次加入脾细胞悬液、0.2%绵羊红细胞悬液、1:10稀释的补体1ml,充分混匀,置37℃水浴箱,温育1h后,3000rpm/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定光密度A413值。

1.2.4 脾脏细胞悬液的制备

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出脾脏,置于盛有适量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反复研磨得单细胞悬液后,移入50ml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吹打混匀,加入5倍量(约2ml)红细胞裂解液裂解6min,用适量生理盐水终止裂解后,1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吹打混匀,过70μm细胞筛,细胞计数,配制成2×106 细胞/ml的细胞悬液。

1.2.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偏差表示,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P

2 结果

2.1 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实验组(4.49 0.65)和模型组(3.16 0.37)小鼠血清溶血素均低于正常组(15.52 0.87),实验组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图1)。

图1:奇林古丹液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n=6, #表示与正常组比较 P

2.2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分泌抗体的影响

实验组(3.03 0.012)和模型组(0.28 0.003)小鼠脾脏细胞分泌抗体能力明显低于正常组(0.31 0.003),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抗体产生细胞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 图 2)。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观察了奇林古丹液的免疫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奇林古丹液可有效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HC50值和脾脏细胞中抗体分泌细胞水平,表明奇林古丹液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本研究所用的奇林古丹液给药途径操作简便,用药剂量少,给药时间短,说明该药使用于临床上,患者可得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研究结果提示,奇林古丹液作为免疫增强剂,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55-156.

[2]HG沃格尔,WH沃格尔.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583

[3]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学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1233.

上一篇:肺炎链球菌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饺子并不能代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