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献血反应时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

时间:2022-10-11 04:46:45

论献血反应时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

[摘要]随着无偿献血的开展和深入,参加无偿献血公民日益增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及社会背景,对献血的熟悉、心理反应不同,其中少部分人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惧怕心理甚至引起献血不良反应,导致采血中断,既影响采血质量又给无偿献血公民带来痛苦。我站医护人员重视对献血公民的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心理疏导,消除顾虑,对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献血公民身 心健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献血反应;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74-01

心理护理能较好的解决出现献血反应时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治疗起不到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处理献血反应时,心理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影响心理护理效果因素不一,现就此问题浅做探讨。

1 献血反应的概念

献血反应是指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症状常表现为头晕,呕吐,面色苍白,心慌,胸闷,恶心出冷汗,脉细等。调查显示,首次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反应率为2.6%,而献血2次以上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反应率为1.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χ2=23.22 P

2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影响,帮助出现献血反应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形式分为有意识心理护理和无意识心理护理。前者指采血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合理的解释,善意而真诚的抚慰,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出现献血反应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后者指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采血护士的一切言谈举止对出现献血反应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只要有护患交往,就存在心理护理[1]。

3 出现献血反应时影响心理护理的因素

3.1 采血护士的自身素质:对献血反应的心理护理是通过采血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等来影响出现献血反应时的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护理的最佳状态。因此,采血护士的自身素质对此类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

3.1.1 政治素质: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善良的同情心,热爱输血事业,现身输血事业的敬业精神,视解除献血反应者的痛苦为己任,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处处关心献血反应者,才能做好此类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某些采血护士思想不稳定,工作中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欠佳,对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态度欠热情,语言生硬,言谈举止常带来负面效应,影响献血反应者出现者心理护理效果。

3.1.2 业务素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是科学实施此类献血者心理护理的指南,心理护理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是否较好的掌握了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献血反应出现者的心态是千差万别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采血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能,对不同献血反应出现者做出比较科学的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多年来我国护士的培养一直以中专教育为主,大部分护校近几年才开设心理护理学课程。目前在岗采血护士大部分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学课程学习,护理心理学方面知识缺乏,肤浅,技术部熟练,缺乏沟通技巧,不知道怎样与献血反应者进行交流,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估献血反应出现者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对策,此外,多数采血护士心理护理意识淡薄,以为只有专门抽时间与献血反应出现者交谈才是“心理护理”,局限于工作忙没时间做心理护理的误区,并未意识到护理过程中护士的一切言行举止对献血反应出现者都具有心理护理的效应,因而,不能做到在献血反应出现者面前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加以积极调控,表情,手势,目光,语言等运用较随意,无形中给献血反映出现者增加心理压力[2]。

3.1.3 心理素质:采血护士自身情绪的稳定对献血反应出现者的情绪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采血护士态度热情,服务周到,举止文静,语言谦和,操作娴熟认真,其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护理。无形中会给献血反映出现者一种温馨和心理安抚,使其增加战胜献血反应的信心,反之,采血护士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易使献血反应出现者造成心理错觉,加重心理负担。实际护理工作中,采血护士由于工作量大,生活节奏紧张,身体及家庭等原因常可导致情绪波动甚至心理失衡。如果采血护士自身存在负性情绪,心理调节能力不良,无法摆脱心灵深处的焦虑不安,她们尽管主观上比较努力,但由于自身的负性因素反馈给献血反应出现者而使其产生不良情绪,影响了心理护理的疗效。因此,设立心理护理教育专业,培养优秀,称职的采血护士,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是护理教育和现有采血护士继续教育的内容。

3.2 时间因素:时间护理是指采血护士利用献血反应出现者机体生理节律进行护理的一门新科学。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体每天9~11点,16~17点,19~21点精神活性最高,表现为精神振奋,喜欢与人接近,乐意回答和提出问题,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此时进入心理护理,患者能较快进入较色。因此,采血护士若能掌握献血反应出现者心理状态与时间节律的关系,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3.3 环境因素: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良环境使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恶等负性情绪,必将影响献血反应出现者心理护理的效果。采血时如能创造和选择舒适,优美的环境,必能提高献血反应出现者心理护理的效率。

3.4 客观因素:献血反应出现者的密切配合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若得不到献血反应出现者的良好合作,即使采血护士对献血反应出现者的心理问题有准确的评估,而切也选择了良好的对策,但最终也必将是“孤掌难鸣”“纸上谈兵”,难以真正收到实效。而献血反应出现者对采血护士的信任程度及自身人格特征对心理护理疗效的影响也大。性格内向,固执,任性的献血反应出现者心理护理效果相对较差。此外献血反应出现者心理护理还受其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影响[3]。

上一篇:PICU住院患儿感染的护理对策 下一篇: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