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1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1 04:41:48

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1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对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的治疗疗效,为临床筛选治疗用药提供参考。结论:银杏达莫对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

为了筛选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我们对银杏达莫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部资料均来源于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的住院病人,共62例;年龄44~66岁,平均48.6岁;病程21~75天,平均28.5天;单纯椎-基底动脉型35例,混合型27例。

入院时均作相关体格检查及头颅CT、颈椎四位片、经颅多普勒(TCD)、心电图、血脂、血糖及凝血功能检查。全部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银杏达莫组)和对照组(丹参组)各3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无明显差异。

诊断标准按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并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排除短暂性脑缺血(TIA)及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RIND)。

治疗方法于患者入院后做完相关检查的第2天开始治疗。观察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每10ml含银杏总黄酮10mg、双嘧达莫4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给药,1次/d;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50ml(250ml含丹参16g)静滴。两组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注射液500ml静滴(皮试阴性后用),并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盐酸氟桂嗪胶囊10mg、雷尼替丁胶囊0.15g、叶酸片20mg,1次/d,饭后睡前服,14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病人主观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判断:①治愈:所有入院时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消失。②显效:病人主观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较入院时恢复50%以上。③有效:病人主观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恢复30%~50%,仍有典型平衡功能障碍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④无效:治疗后与入院时症状体征相比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者视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

结果

观察组治愈8例(26%),显效15例(47%),有效6例(20%),无效2例(7%),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2例(7%),显效9例(29%),有效10例(32%),无效10例(32%),总有效率68%。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X2=9.29,P

讨论

抑制血小板诱导剂释放是干预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银杏达莫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诱导剂释放,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银杏达莫是银杏科乔木银杏叶的提取物和双嘧达莫的复方制剂。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苷及银杏内酯可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降低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组织代谢。双嘧达莫通过以下几点阻止血小板的聚集:①抑制血小板上皮细胞和红细胞摄取腺苷,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②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胶原蛋白和二磷酸腺苷(ADP)等刺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③抑制组织中的磷酸二酯酶,降低血浆α-颗粒膜蛋白(cGMP)的浓度;④抑制血栓烷素A2(TXA2)形成;⑤增强内源性PGI2的作用。

对银杏达莫作用机理研究的文献较多,我们仅从临床应用出发,观察银杏达莫的临床治疗效果,供用药筛选作参考。本组资料显示,银杏达莫的总有效率是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8%,组间进行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上一篇:复张性肺水肿2例报告 下一篇: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