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10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09 08:09:26

【前言】带状疱疹102例临床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转归及不良反应102例患者中2~5天疼痛减轻或消失,皮疹水疱结痂63例,1周内结痂24例,2周内15例。留有明显后遗神经痛2例,均为就诊时间较晚且误诊时间较长者。3例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后有不同程度的寒战,在使用阿昔洛韦的过程中发生肾绞痛1例,全身关节疼痛1例,给予对...

带状疱疹102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00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02例,均有明显的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的前驱表现,如轻度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本组男63例,女39例,年龄15~83岁,平均53.5岁。其中15~25岁5例(4.9%),26~35岁12例(11.8%),36~45岁13例(12.7%),46~55岁21例(20.6%),56~65岁29例(28.4%),66~75岁17例(16.8%),76~83岁5例(4.9%)。102例带状疱疹中春季发病32例(31.4%);夏季发病18例(17.6%);秋季发病17例(16.7%):冬季发病35例(34.3%)。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达3个月。

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患处疼痛,沿神经分布的成簇而不融合的栗粒至黄豆大丘疹,丘疹继而变成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围以红晕,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如就诊不及时可并发局部皮肤感染。发病部位眼睑及额部12例,耳部3例,头颈部7例,胸背部35例,腰腹部27例,四肢15例,臀部2例,会1例;皮疹发生于右侧67例,左侧35例,无两侧同时发病的病例;11例并发局部皮肤感染。

病史102例带状疱疹病例中有明显病史者71例(69.6%),其中2周内患上呼吸道感染者43例:既往有肺结核12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5例,HIV感染2例,肺癌2例。

误诊情况误诊32例,其中误诊为心绞痛5例,肋间神经痛10例,三叉神经痛6例,肋软骨炎、皮炎各7例,坐骨神经痛3例,肾绞痛1例。误诊时间最短2天,最长达19天。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即阿昔洛韦注射液0.25~0.75g,静滴,1次/d。局部皮肤感染者给予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西咪替丁注射液0.4~0.6g,静滴,1次/d。同时外涂阿昔洛韦软膏,2~3次/d。对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给予α-2b干扰素100万U,肌肉注射,1次/d,连用1周。对疼痛剧烈且无禁忌证者给予泼尼松1mg/(kg・d),晨起顿服,疼痛减轻或消失便逐渐减量,一般不超过2周。

转归及不良反应102例患者中2~5天疼痛减轻或消失,皮疹水疱结痂63例,1周内结痂24例,2周内15例。留有明显后遗神经痛2例,均为就诊时间较晚且误诊时间较长者。3例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后有不同程度的寒战,在使用阿昔洛韦的过程中发生肾绞痛1例,全身关节疼痛1例,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

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还要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本文中102例患者中71例有明显的免疫力降低或缺陷病史,占69.6%。我们采取不同患者区别对待的治疗原则,即在尽早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采用西咪替丁、干扰素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阿昔洛韦能抑制病毒的DNA合成,对疱疹I型、II型病毒作用最强,对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西咪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断剂,能拮抗皮肤血管H2受体,减少皮下渗出,具有较好的止痛止痒、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具有广泛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肿瘤功能,可抑制病毒复制,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活性。泼尼松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它不仅可以迅速控制症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本文观察表明,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采用阿昔洛韦为主,同时联合使用西咪替丁、干扰素及泼尼松等治疗不仅可以增强阿昔洛韦的抗病毒作用,降低其不良反应,还能促进皮损愈合,缩短止痛时间,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特别适用于中老年患者。

上一篇:儿童高血压的诊疗方案(二) 下一篇: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