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

时间:2022-10-11 04:35:10

浅谈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

【摘 要】众所周知,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探索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一、政治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

1.首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

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作为信息源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学方法;同时又要通过观察、提问、复习、考核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效果,这是一个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2.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

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中介。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理,逻辑性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思维时的教学语言要富于思辨性、哲理性。运用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重要的基本功。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具有其他多方面的基本功,这是中学思想政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具体方法

1.改进、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强吸引力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既脱离社会发展实际,也脱离学生个体发展实际,是对中学生缺乏吸引力,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改进、丰富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增加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以增强吸引力。大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的,城市、农村都是如此,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大家都知道,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1)政治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首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作为信息源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学方法;同时又要通过观察、提问、复习、考核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效果,这是一个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中介。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

(2)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电化教学是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积极吸收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广大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创立了许多被证明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认真消化、吸收。例如,幽默教学法,我认为就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妙用竞争法则

竞争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中按一定条件进行比较、评估的一种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有效的竞争条件下,人们的心理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来说,竞争心理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想超过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极强的他们期待自己在知识能力和其它水平上超越别的同学,所以在课堂上巧用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不但能使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还能让课堂在活跃中井然有序。

在课堂教学中妙用竞争原则。小组竞答无疑是课堂上最简单而又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它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还有利于巩固知识。 如果说现在教育的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知识竞争就是对这种观念的一种极为有效的诠释。当然,竞争的力量决不仅仅是这一点,在课堂纪律的约束方面,它起到了更为神奇的作用。

所谓教无定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善用、妙用竞争,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上一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初探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生动”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