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

时间:2022-10-11 04:28:56

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

摘 要:该文以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为主题,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点以及对危险点的有效预防。首先结合我国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危险点,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造成此类危险点的产生因素;进一步提出了一些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希望能够通过该文初步论述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分析、预控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电网调度 运行工作 危险点 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021-02

伴随社会发展、技术创新,我国近几年来进行了电网改造,其目的在于使电力系统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另一方面,通过电网改造,也可以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中小型城市、县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民众使用电器的频率不断增加所造成。但是,由于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危险点的存在,往往会制约供电网络的高效运行,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力求降低成本,安全高效地进行电力输送。

1 概述

在电力供应网络运行管理过程中,电网调度非常重要,通过对其有效的管理可以实现降低成本、达到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能够间接地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当前发展阶段,我国的电网自动化能力不断提升,加上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智能化水平,所以,需要降低人为因素、危险点各因素所造成的阻碍。以下进行具体的危险点分析。

2 危险点说明

首先,造成危险点的有设备自身因素、人为因素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是运行环境,如高压、大负荷、稳定性;后者如检修计划不详细、安排不当、倒闸操作、受理工作票不合格、交接班信息传递不准确、设备维护不及时、继电器保养不到位、调度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等。

其次,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所造成的危险点总共有9个方面。集中表现在人为操作失当、设备运行环境不佳、保养检修不及时3个要素方面,若进行类别划分,危险点共计有7点,分别存在于交接班、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包括填写任务指令、编制与执行两方面)、电网设备监控、突发事故处理、继电器保护及消防各环节之中。

3 基本特征归纳分析

在电网调度运行方面,根据实践及上面的危险点分类可以归纳出一些基本特征。一方面如环节的持续性、连贯性;具体如交接班间的关联、工作票执行间的关联等;另一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操作频繁,突发事件较多,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另外,在具体的调度运行工作过程中,合作性强,通常以两人完成为主,因而独立性相对较强,若调度事故发生,值班人员很难实现可靠监督,因此,不易发现错误或进行及时纠错处理,容易造成事故错误的延迟,带来更大的后果。

再一个,就是尽管因调度运行工作中存在失误或人为错误,但直接性的危害生命安全的几率较小。一般会通过一系列的设备损坏、电网隐患出现,给后来的检修工作者、操作者、管理者造成不可小觑的安全威胁。

4 原因探析

透过危险点的表现、设备因素、人为因素、基本特征归纳,可以进一步认识到造成这些阻碍调度运行工作有效进行的原因。具体来看,主要有电网监控的缺失、调度员基本素质差、处理技能不强、预备方案不充分、对于工作规程规定执行不力等方面。总起来看,可以归纳为三大原因,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监控方面措施少,对事故及影响预估不足,缺少应对方案,事后反思能力较差。突出了调度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制度不健全,对于电业相关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不熟悉,在指导方面有所不足。

其次,业务不熟练明显说明了平常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对于培训的内容分类不明、细致性差,因而造成了现场应对能力缺乏、执行能力较弱的问题,进一步导致工作任务完成不力,提示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第三,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表明了在评估考核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缺少针对性的指标考核,而且系统性构建力不强,各机制间的联动能力明显不足。

5 预防措施

在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危险点的表现、基本特征、原因探析的基础上,提出5点预防控制措施,如体系构建、制度创新、机制联动、全面培训、具体监督等,以下具体说明。

第一,应该认识到“思路决定出路”的正确性以及实用性。真正通过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论的思路,构建起一个完整、操作性强的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系统。这要求从制度、机制、具体措施进行全面分析,通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整体与局部的联系建立起一个围绕调度运行工作为中心的体系。

第二,在制度方面,应该引入责任制,最好采用“终身责任制”,离职不离责,让制度切实落实到人的执行方面。结合我国电业相关调度工作规范与规程对制度中的具体细责进行明确设定,并结合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工作中的类型、危险点分类、安全原则、注意事项做好全面性的制度建设。

第三,需要在制度之外,建立各项机制,如激励机制、责任机制、评估机制、竞争机制,从而有效地将制度实施落到实处。这方面,可以以评估机制作为一个核心,制定出与危险点相关的各项指标,以表格法实施细致的指标评估,然后,透过评估考核的结果,将其他制度与此联动,从而推动整体制度的运行及各个岗位间的互相监督。

第四,应该根据目前存在的人员素质较差或参差不齐的现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方案。具体来看,主要是对危险点在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各个环节的体现,设备因素、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隐患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基础培训,可以根据岗位、发生危险与隐患的环节编制基础训练,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岗位间的联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第五,要求在电网调度运行工作方面,针对设备、人员、岗位实施全面监控措施。可以通过监督岗的设置,通过人员、摄相头(如设备的监督就可以通过摄相头监控与计算机软件来达到自动化预警)间的互相配合来完成;同时,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通过随机性提高监督力度。

6 结语

总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就要注重其变化发展的特点,需要分清不同阶段的问题,以此提升应对电网调度工作危险点造成的阻碍因素的判断能力。做好对危险点的存在位置、表现状况范围确定工作;然后,归纳其中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阻碍的原因,从而在有理有据的前提下,实践程序化、标准化规定,争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利用责任制度、评估机制等全面规范其管理,预防危险点带来的误操作、误调度;最终提高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执行能力,全面推动我国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蓬勃发展,提高供电能力,切实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 肖伟.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J].通讯世界,2016(14):182-183.

[2] 何娟.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J].电子制作,2013(18):200.

[3] 戴军卫.电网调度运行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J].机电信息,2015(6):152-153.

上一篇: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上碎片按速度的筛... 下一篇: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