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跳远学习过程中助跑、踏跳的最佳方法

时间:2022-10-11 02:55:57

浅谈跳远学习过程中助跑、踏跳的最佳方法

【摘 要】跳远是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体育训练队员比赛的重点项目之一。跳远易于开展和普及,学生喜欢练习跳远,但在跳的过程中经常存在踏板不准,影响了队员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则能有效地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的质量。掌握好助跑与踏跳的节奏能有效地提高练习和运动成绩。

【关键词】跳远 助跑 踏跳 节奏

一、前言

跳远是最古老的竞技项目之一,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五项运动”中就有跳远。跳远又称急行跳远,比赛时以跳的远度决定名次。它属于田赛项目,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动作动作组成。跳远时,运动员沿直线助跑,在起跳板前沿线后用单脚起跳,经腾空阶段,然后,双脚在沙坑落地。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踏跳,而最能影响踏跳的首要因素是助跑。助跑速度快、有节奏、才可能会出现踏跳有力,把跳远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

二、实践方法

从生物力学原理我们知道,急行跳远腾起瞬间的初速度是由助跑水平速度和起跳垂直速度合成的,而其中助跑水平速度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所有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中,助跑速度对成绩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另外,由于助跑是跳远技术中的第一个部分,而且关系到运动员是否发挥出好的助跑速度,能否以良好的助跑节奏准确踏板,以及能否为完成下面的起跳做出有利的准备动作等一系列,对跳远成绩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如果在助跑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各个技术部分和技术环节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成绩。传统确定助跑的方法有二种:

1.直接反测法

将起跳脚放在起跳线后,用固定的起动姿势,按预定的步数和加速方法向助跑的反方向跑,最后一步落点即为起跑点,并结合起跳,反复调整。

2.定距测量法

根据学生发挥速度能力、训练水平等情况,在跑道上按规定的区域,用预定的启动姿势,助跑结合起跳,然后,将起跳点作出标志,经调整,再将此距离移到助跑道上练习。这两种方法均适合于水平高的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因为优秀运动员一是年龄大,心里较成熟、稳定些;二是优秀运动员有一定的比赛经验、比赛能力,经训练可以把跑、跳有机地结合,发挥出较稳定的跳远水平。

作为我们小学基层的学校代表队的运动员,因他们年龄小,心理不稳定、不成熟,助跑、踏跳节奏不稳定,步幅时长时短,而且运动员本身的运动成绩在不断进步,助跑距离不能确定在一点上。所以,在日常的跳远教学与训练中,我把重点放在腾空落地的动作技术上,助跑点多在“大”踏跳板上或由学生自己尽最快速度跑。自己任选起跳点,只严格要求他们自己掌握好自己的助跑节奏,一定要体会助跑的节奏轻松有力,要先慢后快,越跑越快。由于起点不限制,老师则一般观察整个助跑的节奏,节奏流畅,重点讲评腾空技术、助跳节奏,让学生自己感到助跑较容易掌握,发挥自己的最快速度,用力踏跳即可。而一旦发现助跑有大的变化,老师则强调:自己尽最大速度跑,要掌握好节奏,心里有所准备踏跳,你想到哪点跳就跳,千万不可助跑“停停跑跑”“拖拖拉拉”,应轻松、潇洒。

遇到临近比赛或平时测验,我则采取下列方法,定好起跳点及助跑距离:

1.根据学生发挥速度能力及训练水平,确定好每人助跑步数。步数采用“2n-1”走步确定,“n”表示跑的步数。从起跳线上走“2n-1”步作好标志为起跑点。

2.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要求学生按平时训练的节奏助跑,加一意念“数助跑步数的一半”,后一半步数不必意念,尽自己最佳速度助跑,到了标志的起跳线左右就跳。一人替他数步数,一人看起跳点与规定标志起跳线的距离。老师着重观察助跑节奏是否与平时训练一致,不一致则不改动起跑点,直至发现学生节奏好,则调整好起跳跑点。这期间多鼓励学生,让其感受平时的节奏,自己体会、自己定起跳点,讲清起跳点与平时的起跳点一样,只不过稍稍改了一点,由老师定跑的步数而已。

3.定好起跑点后,则要求学生不必意念步数,助跑的节奏,到了起跳标志一跳即可。多鼓励学生,只管助跑,轻松有力,节奏鲜明。一切不利的因素有老师帮助他们来解决。经反复调整,起跳点就定下来了,当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疲劳等情况。如此,比赛时学生往往就能发挥出很好的运动成绩。

三、实践效果

该方法设计后,我以一个学期的开学初和期末所测数数据进行比照。六年(1)班、(2)班男生和学校田径集训队男生跳远教学和训练中进行了实践、检验、效果显著。而在六年(1)班、(2)班没有进行该方法练习,检验的效果不明显。其实践效果从两个方面来检验。

四、结论

在完整学习跳远技术后,掌握好助跑、踏跳的技术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跳远的成绩。当然,以上方法主要在于平常训练中,要求学生自己助跑的节奏要掌握好,自己选择起跳点。让学生感到助跑是个较易掌握的动作,没有任何怀疑和胆怯的思想。积极表扬他们,这样他们才有信心,很容易地掌握助跑、踏跳动作要领,使其在比赛和训练中都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成绩。

体育是一门边缘学科,但它除了与主学科相联系外,其实还与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相联系。事实上,体育教学中的各种运动技术动作像一条红线贯穿课程的始终,只要我们吃透教材,研究教法,采用正确的技术动作,让学生爱上体育,并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组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许价的能力,从而与终身体育接轨并不难实观。

参考文献:

[1]李艳翎.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2001.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让童心伴美一起绽放――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欣赏... 下一篇:试谈提高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