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的课堂导入

时间:2022-10-11 02:50:55

浅谈初中语文的课堂导入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初中语文课堂的一种艺术。有一个好的开头,才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

关键词:语文课堂;故事导入;迁移导入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课堂的气氛应该是非常活跃的,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在积累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通过课堂导入的方法,因为只有进行课堂导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集中注意力。现就课堂导入主要说两种方法。

一、以故事导入课本

故事本身具有情节,青少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师可以先讲述课文中的一些情节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故事,然后引入本课。如:《斑羚飞渡》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没。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它们迅速地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大球快速滚出了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了不少蚂蚁,但一部分蚂蚁因此得以存活。

故事讲完之后,学生畅谈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进行引导。

同学们,在这生死关头,小小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今天,我们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顺可爱的斑羚经历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

这个故事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自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迁移方式导入

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相关的课文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将知识系统起来,加深理解,增加记忆。如:我在教学《藤野先生》时的导语: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为什么在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这样的导语,运用了比较分析法,联系旧课,提示新课。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两课知识相同之所在,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求的好奇心。而教师所选的比较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阅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这两种方法在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些,我觉得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配合的合作项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便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不管怎样的“开场白”,怎样的语言艺术,都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抓准学生的心理。只有这样,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无比的威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湖江中学)

上一篇:对初中英语特困生成因及转化的探究 下一篇:谈数学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