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亮找茶”之开创台湾创作壶风潮之“双陈记”

时间:2022-10-11 02:45:58

“阿亮找茶”之开创台湾创作壶风潮之“双陈记”

1978年开始投入壶艺创作,与从事陶塑艺术的爱妻连宝猜在台北首创“陶源精舍”。陈秋吉如今已年近7旬,依然创作不懈,连宝猜更已成为享誉国际的陶艺名家。两人成立陶艺教室积极培育壶艺新秀,令人敬佩。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市场是宜兴壶的天下,陈秋吉却以创作台湾现代茶器为矢志,除了造型明显区别于紫砂或潮汕风格,早期作品也大多上釉,比宜兴标准壶略大,喜欢以竹藤做提梁。1983年台北陆羽茶艺中心举办第一届中华茶艺奖,就特别向他订制红褐与宝蓝釉色的两组茶壶做为奖品。

不过在当时最让陈秋吉声名大噪的,却是由他亲自挥毫刻画的“夫妻杯”,不同的造型与釉色,象征着夫妻或情人的专属爱情信物,推出后果然广受青睐。当时天仁茗茶与几家大型礼品店都纷纷下单订制,刻有名字的专属茶杯逐渐蔚为风潮,收到的人都为送礼者的用心而感动,不仅成了百货公司的长年热销订制陶品,甚至为官方所相中,做为馈赠外交使节或外宾的伴手礼。堪称礼轻而情意重了。即便今日仿制的众多类似商品充斥着两岸市场,陈秋吉亲自制作的夫妻杯的声誉却始终不堕。

曾经在陈秋吉家中短暂学陶的陈景亮,是来自台湾最南端的屏东乡下,曾经是一个饿昏街头的穷学生。二十多年前投入壶艺创作后就一鸣惊人,人称“茶壶亮”的他每把壶售价都要花掉正常人好几个月的薪水,依然供不应求,羡煞了不少艺术家。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络,只听说他已经不做“正常”的壶,而以超写实的技法用陶做了许多树枝与枕木,每一截栩栩如生的树木枯枝居然都可以泡茶,让我深感不可思议。

再次见面才知道,陈景亮现在正用心地在做“木桌木椅”,用陶把每一块木头、每一处纹理,甚至每一段岁月侵蚀的痕迹都做得跟真品一样,烧好后再如木工般拼凑组合为完整的小学课桌椅,包括以陶烧制的生锈“铁钉”,一根一根钉上去。精密的构图配置、素烧后用刀片一刀一刀刻画出来的木纹笔触,惊人的毅力与细致度让人叹为观止。有时“桌”上还会留下学生作弊或顽皮的刻字,甚或摆放几块传统豆腐,吹弹可破的粉嫩表层让人忍不住想伸手。惊人的超写实功力成就“欺骗眼睛的事实”,无怪乎能多次在包括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在内的欧美韩日等知名博物馆,掳获许多收藏家的心。

其实陈景亮从未中断茶壶的创作,他随手取出一把壶,跟一般的壶绝对不一样,壶嘴叛逆朝上,大胆的创意与艺术表现却让我捏了一把冷汗。不会流口水吗?但见他不慌不忙地轻松倒出茶汤,水径往上勾,一滴也没流出,令我大感惊异。他说这是对自己高难度的挑战,非有二三十年的做壶经验不可。

陈景亮的壶艺还有很多发明,大多拥有专利,例如气孔置于把手上的“玄机壶”(弥补宜兴壶的气孔在倒水时容易被堵住,以致出水不顺的缺点)、加上了藤制把手以弹力不使摔破的“茶馏”、气孔在壶钮上不必掀开壶盖的“懒人壶”,以及神灯状的“提心吊胆壶”等。原来阿亮不仅想当米开朗基罗,连达芬奇发明家的身份都想追上。

陈景亮为作品取名,除了象形,也颇富寓意,如25年前他制作的大型烧水壶“义气壶”,陈景亮说茶壶上有个孔让热气自然散出,不会烫主人的手,所以“很有义气”。但也可以叫做“逸气壶”,因为除了散气孔,壶的中心点到把手的一角,跟壶嘴的距离一样,让倒水时稳稳当当。

陈景亮说自己喜欢喝茶,但在二十多年前,宜兴壶却是价昂稀少的奢侈品,与其去买那么高昂的奢侈品不如自己做。他做的茶壶可以观赏、品饮与把玩,能有“触觉的美感”,而一般艺术品却只能看,不能用也不可把玩。不过陈景亮也意识到,宜兴制壶已经有了300年的历史,后人不太可能超越,何况在大陆每天有几万人在做壶。因此,他立志要做台湾壶,希望“台湾壶的风格可以溶纳在中国文化里,能够和宜兴壶互相辉映,不必被宜兴的光芒所掩盖或吞没”。

从一位单纯的壶艺家到无所不凝真的陶艺家,再到今天国际知名的雕塑家,陈景亮堪称台湾壶艺家中,最具国际观、也是少数能扬名并讲学于世界各知名大博物馆与大学院校的艺术家。有人批评他后来的作品“看起来像壶却不能泡茶,看起来不像壶却可以泡茶”,他回应说观赏壶是大型创作,可以是茶壶的表情,也可以是雕塑品。国外有许多艺术家用茶壶做为雕塑,做为共通的国际语言,而观赏与实用可以同时并进。他说谋生是一回事,艺术创作则是一辈子的事,不会因生活而改变。因此坚持“以创作态度作茶壶,以艺术的心境做雕塑”。

上一篇:常饮绿茶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下一篇:氤氲楠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