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时间:2022-10-11 02:25:26

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摘 要: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改革,让学生不但能够学习,还要让他们有无限的学习能力,能学到对会计工作有用的知识。为此,我们从核心课程会计学和实训课开始,探索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融合;引进;改进;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49-01

我校财会专业从成立至今一直在求新求变,力求能与时俱进,能科学发展,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从核心课程会计学和实训课开始,探索改革的思路

1. 改革的视野面向制药企业,特别是中国药都

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要学的内容非常多,如果讲的全面,两个学期也讲不完,如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会计学的学习,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材。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设计的所有教育活动、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反映了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应取得全部职业经验的过程。我们的教师通过实地调研、学习和参与企业会计工作实践,对药都企业所用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分析。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期内获得全部职业经验,我们拟订了一学期会计学理论学习计划,同时结合我校的实训场地,将重点放在成本会计中。结合理论知识和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所学,编写了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的核心课程教材《基础会计》《会计学》《成本会计》等,编写了以企业药品销售为主的工学结合实训教材《药品营销》。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改革和校本教材的使用,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受到企业的欢迎。

2. 理论课程系统化,实训课程项目化

根据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聚焦点不同,大体可分为: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三种模式。知识本位课程模式,也称之为学科本位模式,其关注的焦点是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整体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较为全面和系统,也有一定的深度。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提倡按职业实践活动的实用要求来重新组合课程,体现了活动中心课程的特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培养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由于过多地削弱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学生缺乏就业的弹性和职业变化的适应性,忽略了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人格本位课程模式,同时关注了知识和能力,其倡导者强调课程设置的目的首先不应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为主,而是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应该是能发展个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最终使学生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体现人生的价值。其实,不管哪种课程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应用价值,需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市场需求、学生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与整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职教课程模式“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占大多数,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元整合课程模式的新课程模式初露端倪。我们的教学特色是将知识和能力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兼顾人格本位的教学模式。

由于职业教育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有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进入职业世界早等特点,所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成长特点、教育教学规律,创新课程模式,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1)我们对会计学进行一个学期的系统培训。将会计学按企业会计工作实际进行梳理,归纳成一个合理的流程,并按此流程进行学习。基本流程为概述会计学原理。经过这样的系统培训,学生基本懂得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法规的严肃性,同时也为下学期的实训课程打下了基础。

(2)实训课程。这是利用会计学理论知识指导为期一个月的会计工作的过程,以项目为单元,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达到熟练程度和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提升会计操作技能,还要熟悉会计工作流程,还要进行技能考试。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提升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3)在第四学期进行选择性综合项目训练。这是对所有会计知识进行综合并付诸实践的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能体现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训练他们的合作能力,更加贴近财务现场,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建立项目化课程结构,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增强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

3. 人才培养方式专业化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性教学是由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企业会计环境中学习与工作,才能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培养目标。为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体现的是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室即财务科,教师即财务人员,学生即新员工,作业即财务工作流程。也就是要进行角色模拟和现场模拟,将教室布置成财务科,教师扮演财务人员,学生扮演新员工,将学生的作业布置为财务工作流程,完全按照财务部门培训员工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这种模式培养学生,是为了满足财务部门对招聘的学生即能上岗的要求。

4. 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化、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化、行业专门化

为了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必须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我们在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使教和学水融。

(1)理论课堂联系企业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企业会计工作的事情非常敏感和有兴趣,我们就要求老师尽可能地举企业财务的例子,特别是学校在每年冬夏两个假期都安排教师到企业财务科培训,极大丰富了老师的企业工作经验,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用老师的话说:“以前不知道工作现场到底是啥样,现在终于知道了,课也能讲明白了。”通过企业实践,我们的老师讲课更加自信,更加有吸引力了。

(2)建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工作现场拍摄和录制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在网络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互动,让学生兴奋起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要求各位老师对于刻板的理论知识进行互动设计,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老师进行总结式的讲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自己的思考产生信心,克服自卑懒惰心理,对课程的学习保持兴奋度。

另外,我们对培训项目设计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跟踪,即学完一个会计项目,考核一个项目,合格一个项目。考核的标准按照财务部门对招聘的学生上岗要求进行。

二、文化课与专业课相融合

虽然文化课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但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课程内容更能体现职业教学的理念。例如,数学课,如果能让数学老师讲解专业课的计算,那将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也减轻了专业课老师的负担。数学老师也更有办法让计算变得简单易学。

三、多渠道吸引双师型教师,培养会计新生力量

财会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直接引进;二是派老师到企业会计科实践;三是从事财政工作的兼职教师。但这对于教学需要还是远远不够的,跟不上会计工作的发展。因此,除了继续引进企业会计来做教师外,现有教师的企业会计实践培训是重要的补充形式,学校安排的假期会计培训就使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

四、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长期化。要做好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师资队伍是根本。教育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也必须更新。培训工作要做到长期化,希望国家有教师专项培训资金。

(2)工作室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中职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不能离开会计模拟工作室这个载体,工作室的及时更新非常重要。

(3)教材建设要跟上改革的步伐。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材不能适应现代职教的教学需要,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符合现代职教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项目教材等的开发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校本教材的开发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玉梅.谈职业中专财会专业课堂教学改革[J].职教通讯,2004(11).

[2]群仙.浅谈中专财会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3]王卫东.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7(17).

上一篇:让孩子拥有一把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下一篇:让地理学习走进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