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综合立体的口译测试体系

时间:2022-10-11 01:41:54

构建综合立体的口译测试体系

摘要: 我国口译测试研究借鉴了很多国外的理论,但是实证研究却相对落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由于各种情境的限制,测试方式单一,测试过程不科学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口译测试的真实性、信度和效度。本文对构建综合立体的口译测试模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口译评估体系 信度 效度

1.口译测试的理论

根据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生理心理机制是语言能力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语言能力由篇章组织能力及语用能力组成。策略能力是在实际的交际当中使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语言运用的重要部分。生理心理机制是指学习者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自身的神经和心理活动过程,如在接受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主要调动的是试听技能,而神经肌肉技能负责语言的产出。与以往的测试理论相比,它更强调通过语言交际的任务设计语言测试的任务。根据现代翻译理论,口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口语的方式听到的(或读到的)语言信息由原语转换成目的语,要求是准确、快速,目标就是传递并交流信息(梅德明,2000)。口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用Bachman的交际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口译测试的目的

口译测试旨在检查学生译员掌握的口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了解学生译员的错误类型,选拔优秀的学生,进行口译资格认定,开展口译的科研工作,比较多种多样的口译教学材料的好坏,及时发现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3.口译测试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现阶段大家采取的口译测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成绩/课程测试(achievement test)、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潜能测试(aptitude test)和编班测试(placement test)。不同目的的口译测试有着不同的测试内容。例如,课程测试的内容主要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设计,试题侧重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数字转换等阶段性目标(冯建中,2005:55,56)。除此之外,资格证书考试属综合性口译测试,考查应试者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口译各种技能技巧和心理素质能力。目前市场上受欢迎的口译考试包括口译资格证书水平考试,三种目前国内知名的分别为:上海市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首次推出“十大紧缺人才工程”之一的口译资格证书考试(1995);厦门大学组织实施的“英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2002);国家人事部、中国外文局组织进行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2003)。

4.口译测试内容。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层次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口译课主要是讲述口译的背景知识,传授口译的理论及训练口译技能,从而让学生学会口译的基本技巧,进行记忆训练、概述训练、笔记训练及公众演讲技巧训练,从而能流畅、准确地进行英汉汉英双语对译。本研究针对的测试属于英语专业本科口译结业课程/成绩测试。因此,测试应在全面测试学生连续传译口译能力的基础上给予连续传译口译技能以更多的权重;语言/知识能力,心理能力(或职业素养)也应占一定权重,可以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合理分配权重是考虑到测试评估的目的和测试对象的实际水平,使最后成绩体现本科阶段口译教学的教学特点。

5.口译测试评分标准

近年来,口译研究者们致力于将上述各种口译评估准具体化、系统化,以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口译质量评估手段客观化、科学化。根据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陈菁设计并制定了“口译量化评估表”,蔡小红提出了口译质量测试的六个标准,包括可信度(reliability)、可接受度(acceptability)、简明度(simplicity)、多样性(variety)、迅捷度(promptness)和技术性(technicality)。由于口译测试实施过程中评估对象不同,六个标准的权重也会跟着变化,蔡小红根据口译训练的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口译评估标准,使用不同的参数和权重比。

6.口译测试现状

然而,现实的问题之一是我国口译教学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有不少高校口译课教师对口译评估与测试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缺乏足够的认知与了解(冯建中,2005:54),导致在进行口译测试时,信度、效度、真实度、区分度、操作性、考试反拨后效等各项口译测试指标与合理的口译测试标准存在很大差距。

7.建议

作为口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口译测试与评估是获取口译课教学的反馈信息,评估口译课教学质量和改进口译课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鉴于我国口译教学和口译测试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根据各种口译形成结果改进口译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我国的口译测试应坚持综合立体的发展方向。在相关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全国本科英语口译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揭示本科英语口译教学综合立体的评估体系的构想机制与模式和实现路径,将本科英语口译的评估体系上升为一种更具理论性的口译教学改革方法,与现行的口译评估体系进行比较,论证综合立体的评估体系的构想机制与模式,进行应用性理论创新,为我国本科英语口译教学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1)测试方式多样化

在评估方式上,应采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做法。在形成性评估里,主要包括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量化考核:口译汉译英和汉译英各不低于200个有效小时;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实习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课程考试;水平考试;口译(联络陪同)实践,并撰写口译实践报告;毕业论文。

(2)测试内容真实化

还要注意评估内容真实化。在口译实际中,Bachman和Palmer把将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定义为给定的语言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标语言使用任务特征的吻合性及一致性。Bachman和Palmer特别强调在语言测试中,语言的使用与非测试条件下语言的使用应该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这便要求我们做到所选材料的真实性问题。要选贴近市场的素材,比如政治条款、法律条文、商务合同、公司介绍、产品说明等,要选用那些口头讲话稿。在课堂教学时,播放录像优于播放录音。测试环境还要真实,面试优于语音室录音,应邀请外教等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尽量提供完整的语境,让学生做译前准备。也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因为口译市场也在变化,例如远程可视翻译、电话翻译、网络翻译等。还可以举行一年一度的口译大赛,提供面对观众和大型场面的锻炼机会。

(3)测试标准科学化

教学评估主要是检验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多元动态的特征,就需要制定科学动态的标准来评估。具体来说,口译课学生应该具备复述一般难度的英语新闻和英语话语的片段,其准确率应该达到90%及以上;掌握译前准备的方法,掌握英汉数字、英汉短时记忆、公众演讲等口译技巧与技能;掌握口译中常见的英汉双语话语的类型;掌握英汉双语的笔记技巧;具备担任一般场合下(导游,访谈,解说,演讲商务谈判)等联络口译能力,译文相对准确,语法错误较少,无明显错译或漏译。要重视文本内因素(传统静态)漏译、误译、语法错误、表达错误、原文理解的准确程度、译文的流畅度、语域风格的恰当性、背景知识的广泛性、术语表达的规范性、表达达意顺畅。还要注意文本外因素(动态),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掌握各类翻译工具和软件、读者和听众的接纳度、社会效应和时间控制。

本文是适应时展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口译技能理论、口译教学理论和本科英语口译教学现状相结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能指导本科口译教学评估的系统、完整的应用性理论,将填补国内口译评估理论的空白,达到国内相关研究的先进水平。本文希望为本科英语口译评估的深化奠定基础,丰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Bachman,Lyle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蔡小红,曾洁仪.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顾[J].中国翻译,2004(3),49-54.

[3]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J].中国翻译,2002(1),51-53.

[4]陈菁.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J].中国翻译,2003(1),68-71.

[5]冯建忠.论口译测试的规范化[J].外语研究,2005,89(1),54-58.

[6]骆明琼.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结业测试与质量评估[J].华章,2014,20,230-234.

上一篇:充分发挥学院整体优势,合力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 下一篇:颈椎病的日常生活护理